10月A股向上趨勢止步於兩塊絆石,一是美聯儲「印鈔」,二是境內通脹,兩者交織促使國內央行收緊貨幣,頓時令投資情緒陷入兩難,無論是「通脹無牛市」還是「緊縮無牛市」,皆是市場迷惘情緒的反映,此情此景與1980年至1982年後能源危機時代的情況並無二致。
經濟危機之後最直接的救市手段是「印鈔」,而經濟結構調整至少需要15至20年時間,例如:1973年西方經濟體爆發能源危機,美國經濟轉型直至1990年前後才初見成效,在此之前依靠的還是「印鈔」策略,因此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西方經濟體的高通脹時期,通脹率超過兩位數,但值得玩味的是,美股恰是在1982年開始踏上從千點到萬點的牛市征途。
如今美聯儲的「印鈔」策略與當年如出一轍,當年美國經濟轉型是轉向服務業,今天美國經濟轉型卻是回歸製造業,同樣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現階段依靠的還是「印鈔」輸血:2008年金融海嘯遺留下幾萬億美元的房地產債券和其他有毒債券,至今價格仍然遠遠低於買入價,2009年美聯儲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僅完成了資產置換,即以原價買入各大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暫時維持了這些金融機構的正常運轉,但這些有毒資產的價格目前仍然極低,更要命的是,這些債券到期日臨近,不進行第二輪救助,這些債券將引爆比希臘、愛爾蘭更大的債務危機,近期美聯儲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目標不是「撒錢」,而是替代美國金融機構買入美國政府發行的中長期債券,這就是預期美元購買力會貶值,但短期美元卻出現反彈的原因。
上述原因會產生兩點影響A股的因素,一是H股繼續溢價A股,二是輸入型通脹仍未颶風襲來,前者歸因於全球市場仍未步入緊縮階段,這就給A股主板提供了價格和估值上的安全邊際,後者借鑒日本央行超發貨幣全球之最,但日本通縮也是全球領先的現象,當有毒資產價格大幅回升之際,才是輸入型通脹颶風二次襲來之時。如今A股就類似1980年至1982年階段的美股,亦站在新牛市的起點位置,未來如果發生輸入型通脹二次來襲,會產生一次類似1987年式的美股股災。
至於通脹,事實上只要不是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價格買入股票,中外案例都明白無誤告訴人們,股市是最有效的抵禦通脹途徑,以美國1927年以來年均為例:美國長期通脹率為3%,股市投資收益率為9.8%,政府長期債為4.4%,短期國債為3.4%,可見股市投資一枝獨秀,債券投資基本持平。再看A股:時間雖然不長,但撇除1993年、2001年、2007年這三個錯誤的時點,以及滬指1558點、2245點、6124點這三個錯誤的價格外,其餘時點投資也多數跑贏通脹。
現在A股滬指高不及2007年腰部,估值處於歷史低位,難言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價格,因此是值得研究買入的抗通脹資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A股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