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次失败就陷入绝望?专家曝光心理陷阱(图)

作者:林萃芬  2023-12-19 07: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人处在逆境中,难免会说出绝望的话语来。
人处在逆境中,难免会说出绝望的话语来。(图片来源:Pexels)

当面对逆境时,人们经常会说出一些绝望的话语,例如“以后一定没有好日子过”或“永远不会再有好日子了”。这些话语中的“以后一定”、“再也没有”、“永远无法”、“绝对不会”等表达,其实透露出了一种心理现象——“过度类化”。在《从说话洞察人心》一书中,专业谘商心理师林萃芬提到这样的现象。过度类化可能会导致人们陷入无法逃脱的消极思维模式。你是否曾有类似的经历,或在逆境中发现自己或他人陷入这样的思维模式?如何识别并跳脱这种消极的思维,找到克服困境的方法呢?

一失足成千古恨,过度类化的思维陷阱

在心理学中,将“单一事件”误以为是“常态”的思维被称为“过度类化”。这种思维方式会基于少数案例来进行过于广泛的推断,从而产生“一概而论”的逻辑错误。例如,有人可能因为一次面试失败就认为自己永远找不到工作,或一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人生无望。这种思考方式将“相对”视为“绝对”,易于接受未经证实的假设,从而限制自己的行动可能性。

从单一事件到永恒规则,揭示过度类化的陷阱

当我们面对“永远没好日子过”的想法时,要提醒自己,这仅是“单一事件”,而非永恒不变的规则。这种将“单一事件”视为“全面规则”的思维,我称之为“过度类化”。这会导致我们感到挫折和悲伤,错误地认为生活毫无希望。在心理咨询中,我经常见到父母将孩子的一次行为误解为长期趋势。例如,孩子某天没去上学,父母便过度担忧,认为孩子将养成恶习且无可救药,这种思维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并不利于找到有效的育儿方法。

克服过度类化思维,用逻辑与现实打破心理困境

为了克服“过度类化的思考”,我们需要质疑这些想法的逻辑与现实性。例如,若担心失去恋人后就无法再遇见真爱,我们可以回想自己是如何遇见前任的,检视这种想法的合理性。同样地,如果担心失业后就再也找不到工作,我们应该回顾自己过去是如何找到工作的。只要打破想法,就不难发现“过度类化的想法”既不合逻辑,也不符现实。随时问问自己:这个想法合不合逻辑?合不合现实?慢慢打破“过度类化”的想法,用“相对”取代“绝对”,学习接受各种不同状况的现实人生。

(本文节录自:时报出版的《从说话洞察人心:摸透对方心理,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轻松驾驭人际关系》一书)

責任编辑: 初新 来源:时报出版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