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从春秋显臣到一代商圣 范蠡明得失知进退(图)

 2025-01-05 08: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三千越甲终吞吴 范蠡 勾践
从春秋显臣到一代商圣,范蠡明得失知进退。(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春秋战国五百年,涌现出无数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令人心神激荡。其中一大历史场景始终为后世所不能忘,即勾践范蠡,文种三英雄聚首越王宫,发愤图强,兴越灭吴、复国雪耻之事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为中国人感佩至今,而辅佐勾践使濒临灭亡的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范蠡,是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范蠡,在政治上,兴越灭吴,青史留名;在经济上,从商十九年中三度富甲天下,成为一代商圣,后来见国家有难,百姓流离,就又散尽家财,救济苍生,被世人奉为文财神,民间一直供奉。范蠡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直到民国时期,生意店铺中还常挂有“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对联(陶朱公是范蠡的自称)。

范蠡(前536年~前448年),楚国宛地三户人。宛地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自古南北交汇之地,南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处,故有“南都”、“帝乡”之称,说来也奇,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谋圣”姜子牙、“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这些响当当的人物,很是为今天的南阳人骄傲。所以范蠡也被称为中华“南阳五圣”之一。李白在其名篇〈南都行〉中,提到很多南阳名人,包括诸葛亮等,而首先提到的是范蠡。

话说春秋楚国本是列国中的霸主,然而皇亲贵族结党专权,范蠡便携文种一起投奔越国(东南扬州地带)。越王允常早年间与吴王合闾龙争虎斗,角逐霸权,两国结成世仇。公元前496年,吴王合闾兵败而亡。吴越相争持续不下,允常之子勾践继位后在前494年出兵伐吴,不料兵败,尸横遍野,仅剩五千余人,勾践仓皇逃入会稽山(位于今浙江)中,“吴王追而围之”,勾践全军覆灭、国破身亡,命悬一线。有道是“国乱显忠臣”,生死存亡之际,范蠡向勾践献策,道了一句千古名言:“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国语‧越语下》)后人把这句话当作范蠡思想的精髓。也就是说,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顺从天道才符合天理;国家将倾覆时怎么办?要设法转危为安,应顺从“人道”,平时处理国家政事要得当,应顺从“地道”。

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呢?范蠡解释,管理国家“持盈”最关键。“持盈”即在盈满的状态下保持长盛不衰。范蠡认为天下事都要向“天道”借鉴。天地亘古存在,无所欲求,故能包罗万物,生生不息。人顺天应人,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盈为满,满则溢,这是规律。对应到国家,君王若要长久保持国家富强,就要按照“不溢、不骄、不矜”的“天道”行事。勾践听了表示同意,暂且按耐下焦虑之心。

“定倾者与人”,说到了关键之中的关键。原来,到了国家社稷的生死存亡关头,求天拜地都没用,要用“人道”来扭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洞察人心,从人性上下功夫。首先要清楚吴王夫差是个什么人,吴国虽然“兵无敌于天下,勇强于诸侯”,但范蠡评价吴王夫差“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在看透夫差秉性之上,范蠡给勾践出了一个无比大胆的主意——“入吴为奴”。勾践听从,便进献厚礼和美人取悦夫差,再由范蠡陪同下,君臣竟到吴国去当下人。吴王夫差对勾践不屑一顾,但却稀罕范蠡是个奇才,几次劝范蠡离开勾践,归属吴国封赐显爵,范蠡不为所动,和勾践一起三年为奴,住马圈,同勤耕作、共进粗食,时刻护主,寸步不离,让吴王心底暗自羡慕。每当夫差乘车出行,勾践必须在车驾两厢奔跑,照料几匹膘肥体壮的御马,呵斥,唾骂,凌辱如家常便饭。这种情况下,范蠡与勾践一起卑膝求全。吴王夫差要出门时,勾践趴在地上让夫差踩着自己的背上马,夫差生病时,依照范蠡的主意,勾践舔舐夫差的粪便为其诊病,这些匍匐在地的行为举止,终于麻痹了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三年后夫差放勾践君臣归国。范蠡与文种规划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吴九术”等兴国灭吴的策略。

勾践回国又坐上王位后,急不可耐要攻打吴国复仇雪耻。范蠡进谏说:现在天时、地利、人事,条件都不成熟。范蠡认为“节事者与地”,应以开发地利资源、发展生产、繁殖人口、奖励耕织,壮大国力为先。后来吴王昏庸杀了伍子胥,勾践又要趁机攻吴,范蠡再次阻止,还是说机会没到。七年后,勾践再次提出伐吴,依然被范蠡拦下。十年后,吴国与晋国争霸,发重兵与晋国会盟,吴国空虚,又遇天灾,稻种无收,此时范蠡告诉勾践:天时、地利、人事都已齐备,可以出兵了。越国于是发倾国之兵,彻底覆灭了吴国。由于范蠡的奇谋,勾践也成为了史上留名的唯一一位忍受巨大屈辱与折磨,在逆境中怀大志,卧薪尝胆,最终灭敌复国的君王。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在〈侠客行〉中写下这两句诗表达侠客般潇洒,事实上李白是非常崇尚范蠡功成身退的精神的,正如他在〈悲歌行〉中曰“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灭吴后,越国一举成为中原霸主,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然而,范蠡功成名就立即激流勇退,再次体现出他的辩证哲学的智慧,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时向勾践辞官,勾践以平分天下为条件来挽留范蠡。几天后,范蠡“泛舟五湖”,悄然离去了。他还在离开越国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以共乐。子何不去?敌国破,谋臣亡。”范蠡开诚布公,将历史命数说得再明白不过,力劝文种也快点离开勾践,可惜文种有着根深蒂固的儒家“食君禄,报君恩”的思想,不听劝告,果然,功劳仅次于范蠡的文种很快被勾践赐一把“属镂之剑”而自戕。

范蠡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在海边的土地上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他和妻儿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进粗食。他宽厚对待雇工,遇到灾年减产,就减租,有饥荒,就赈济灾民。他在商业上的策略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秘诀是:“水则资车,旱则资舟”。水灾时当然做车的生意,旱灾时就做船的生意,也就是避开潮流的高峰,利用“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短短几年时间,范蠡成为齐国首富。据说在齐国闹灾时,灾民千里之外都来投奔,领取施舍,被颂称为“富行其德者”。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