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戴東尼專欄】名畫家筆下的屈原精神(圖)

 2021-09-11 12: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楚武王的後代。屈原少年時就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卓絕一世,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屈原的「求索」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為後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古今也不乏藝術家對屈原形象的佳作流傳。

近代著名畫家傅抱石尤為擅長山水和人物畫,人物畫關於最多的就是屈原和他的《楚辭》裡人物。傅抱石與屈原有著很深的淵源,中學時期就對屈原著迷,在日本留學期間,他曾臨摹過老師橫山大觀的《屈原》。除了受老師的影響,他對屈原的熱愛究其原因是對屈原人格魅力的敬重。後來他改名為「抱石」,這裡的「抱石」兩字大概是取自司馬遷《史紀・屈原列傳》之「(屈原)抱石自投汩羅」。傅抱石認為:「在一般人的腦海中,覺得屈原很年輕,其實他的年齡並不年輕,而是因為他的精神年輕。我們斷定他的年齡六十二歲並不過份・・・・・・他的死因,並不是像一般輕薄者的懷才不遇,而是憂世憤俗,不忍看到祖國淪亡,人民流離無告。」傅抱石欣賞屈原品格高尚的情操,不隨波逐流,寧死不屈。

傅抱石的屈原像造型基本上是反映《漁父》的五句詩文:「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些詩句透視了屈原投江前的情緒和外貌。此畫畫面上屈原身著素衣長袍,散發披頭,面龐清癯,神情悲凝,緩步行吟於澤畔,傅抱石將思緒萬千的屈原,獨立江畔、投江赴死前得神態淋漓盡致。整幅畫用線高古,衣紋線條柔勁,毫無粗細輕重變化,一氣呵成,有六朝遺風。此畫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屈原的眼睛,畫家顧愷之曾說,「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此圖屈原憂憤不已,飽含感情,將憂國憂民的情態寫露無遺,很符合傳統人物畫所要求的「氣韻生動」的標準。岸邊雜草和水上波浪以「抱石皴」皴擦而成,一些雜草直接以中鋒畫出,力透紙背,充滿動感。整體既反映出屈原在江邊徘徊時的複雜情緒,亦折射出畫家在戰亂中的憤慨和憂慮。

中國的黨魁在談到國企改革時也曾引用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句。屈原的原意是「前面的路途又遠又長啊,我將上天下地,追尋自己的理想。」但中國的黨魁是要上下其手,處心積慮地瞎折騰,無所不用其極,再怎麼上下求索也是白搭,怎麼改革也沒有用的,他完全是盜用中國傳統文化來為中共塗脂抹粉。

中共黨文化是西方舶來的邪惡馬克斯思想理論與中國歷史中流傳下來的糟粕結合在一起的產物,它的本質就是一切的文化和文藝形式都是應該為階級鬥爭服務的,是不講人性的,與中國傳統的文人沒有任何關係,與中國傳統文化更沒有任何傳承關係。屈原和中國歷史上任何傳統文人,都不能給黨文化揹黑鍋!今天,中華民族要從這種影響中走出來獲得新生,唯有一條路,那就是解體中共,徹底否定和拋棄黨文化,屆時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大放異彩。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