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自畫像〉
在中國畫壇上有這麼一位畫家,他喜愛身著中國傳統長袍,頭戴高冠,長髯飄拂;他臨摩研習的書畫縱貫古今,歷經清、明,直追宋唐晉魏;他的足跡遍及海內外,四川是他家鄉,阿根廷、巴西、美國舊金山、臺灣都曾是他人生旅途的歇腳處。他還是畫家中的名廚、美食家。他的穿著、生活習慣和禮節,比任何一位住在中國的中國人,要更加中國、更加傳統。他就是被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名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他的畫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概括來說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於「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他擅長所有傳統中國畫的主要門類,無一不精通。
張大千〈散花圖〉
張大千的一生,他所嘗試過以及開創出的畫風,幾乎涵蓋了自5世紀以來各個時期的創作理念,因此他的畫作為新世紀見證了一部千年宏觀的藝術史,是幾乎涵蓋了自5世紀以降的一部中國繪畫史。除了本身在中國藝術成就之外,張大千有生之年往來亞、歐、美各地舉辦畫展,為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不遺餘力,並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很多人認為張大千之所以繪畫成就這麼高是因為他是天才,可張大千卻不這麼認為。他說:「有人以為畫畫是很艱難的,又說要生來就要有繪畫的天才,我覺得不然。」他認為只要自己有興趣,「找到一條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會成功的。」他還強調說:「尤其是在基礎上下功夫是最重要!」
為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更多的營養,張大千還去到塞外敦煌莫高窟。在莫高窟看到這數以千計的三唐六代之菁英,佛法諸天之神變,光彩奪目,張大千傾慕喜愛之情達到極點。敦煌壁畫,氣勢宏偉,結構謹嚴,人物生動富麗,畫幅高大。張大千以他忠於繪畫藝術事業的精神,和他豪邁的藝術家風度,立志按原作大小尺寸臨摹,恢復原作本來面目。他研究臨摹壁畫達兩年六個月有餘。
自敦煌回來,張大千作畫,氣勢更加堅實雄偉,色彩更為富麗多變,畫風又為之一新。大千先生的朋友,近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曾題詩讚他:「三年面壁信堂堂,萬里歸來須帶霜。薏苡明珠誰管得,且安筆硯寫敦煌。」
1949年夏天,張大千原本想先來臺灣看看生活環境,回頭再接上一家老小,舉家遷臺。但是,局勢的變化太快,張大千趕回家,接上一家老小時,沒想到,機位不夠。他一家僅分到3個機位,在當時那種局勢下,這還是一種特殊待遇。張大千當機立斷,帶上四太太徐雯波,以及3歲的幼女張心沛飛離成都,隨民國政府到了臺灣,從此再未回中國大陸。雖然遠離了中國,但中共還是想把張大千騙回中國大陸,為其所利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