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看身體七竅 識別五臟健康(圖)

 2011-08-09 11: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黃帝內經》裡說到,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五官的異常情況,以瞭解心、肝、脾、肺、腎可能存在的病變。

識心觀舌

中醫診斷有望聞問切四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用過觀察病人的舌頭來察看病情。醫生可以通過觀察舌體的胖瘦,舌色澤的濃淡以及舌運動的靈拙等來判斷心的功的情況。所以不論是舌的形態和功能的變化都能直接反映出「心主血脈」和「心主神明」的變化。因此,中醫學所說「心開竅於舌」是有科學根據的。

當人心氣足的時候,就可以保證舌能辨五味,舌頭轉動的靈活、以及說話流利順暢。通常來說,舌色紅潤即表示心之氣血充足。人的舌上血管最為豐富而淺表,因而舌也能靈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狀態。當心陽不足的時候,舌頭就會呈現出胖嫩或紫暗;心陰不足時,就會表現出舌頭紅絳;心血虛,舌頭就暗淡;心火上炎,舌頭就會紅爛、生瘡、疼痛;心血淤阻,則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異常,則會出現語言障礙,說不清話。

識腎看耳

所謂「腎和則耳能聞五音」,這是在說腎氣足者,就會聽力好。在腎與耳之生理聯繫方式中,腎藏精主先天與耳的聯繫,既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又是不必特意提出的一方面。腎通過藏精主先天生長發育的功能實施對機體各器官的支配與控制,當然也就包括對聽覺系統的支配和控制。在病理方面,若腎精虧虛,則腦髓不足,容易出現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腎陰虛的病人還經常會有耳如蟬鳴的現象。

人的耳多是從胚胎的混沌中發育成正常的有精細結構的功能健全的聽覺器官的,必須要有正常的和充足的先天精氣。此後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中,聽覺器官除卻先天精氣的維持,還不能缺少後天精氣的滋養。所以人的聽覺系統是否正常,要依賴腎的精氣是否充足,一旦腎的精氣消耗殆竭,機體就會出現衰老,聽覺系統的組織也就會老化萎頓了,聽覺功能跟著就喪失了。所以如果不想老年喪失聽力,年輕時候就要多多補腎!

識肝察目

人的肝臟對眼睛的影響很大,在中醫裡有一句話就是說肝和眼睛的關係,叫「肝開竅於目」。肝臟是提供的血液和陰津以滋養眼睛的,它是明目的源泉。一旦肝不好時,這些功能就會受到抑制,分泌的血液和陰津減少,自然使眼睛得不到滋養,就會感覺到乾澀。而肝血的盛衰還會直接影響到視覺功能。肝血不足時,眼睛失去其滋養的成分就會感到兩眼昏花、視物不明,進而出現夜盲等問題;一旦肝火旺盛,就會使眼睛紅腫脹痛;肝陰虛時,就會感到眼糊乾澀,或也可見眼珠不靈活、斜視等;肝氣鬱結過久,則能導致口苦目眩。

所以,人對肝和眼睛的關係很密切,養肝也要保護眼睛,肝養好了,眼神自然好使。

識肺望鼻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子是肺竅,是呼吸的通道,為肺氣的出入提供門戶,鼻子通氣和嗅覺的功能,主要依賴於肺氣的作用,肺氣和,呼吸通利,嗅覺才能正常。但是鼻子同時又是外邪侵犯肺臟的道路。一般邪侵襲肺衛,多由口鼻而入。所以說,鼻子要想發揮正常的通氣和嗅覺功能,就必須依賴肺氣調和,呼吸暢利。其實,「肺主氣」的功能除了會影響呼吸,還有供給鼻子營養、保證鼻子通暢、預防鼻病的作用。

我們的鼻腔一天累計吸進和呼出1.5萬升空氣。在不斷重複的一呼一吸之間,鼻腔黏膜和鼻纖毛會沉積大量細菌,並可能使感冒、哮喘等病菌侵入人體。特別是女性經期時血液成分發生變化,免疫力相對較差,呼吸道更容易感染。所以在這期間,應遠離污染較重的地方,或過冷、過熱的環境。另外,肺的某些疾病也會表現在鼻子上。如外感風寒影響到肺,就會鼻塞流涕、影響嗅覺;肺有燥熱,則鼻孔乾澀。反之,如果鼻出現以上異常變化,即可推斷肺臟病變。

識脾感口

口腔是指人口內的空腔,也就是由兩唇、兩頰、硬齶、軟齶等組成。中醫上說,「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組成部分,被認為是脾的外在表現,當人的脾氣健運,氣血充足時,口唇得養,則唇紅潤澤;若脾失健運,氣血虧虛,唇失所養,則唇色淡白,或萎黃無光。飲食、食慾、口味等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脾與口之間在生理、病理上息息相關。因為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舌、咽、唾液腺等中器官與脾胃相互聯繫,共同完成對飲食物的受納、研磨、消化、吸收。並且在經絡聯繫上,脾胃通過經脈與舌相聯,「口者,胃、大腸脈之所挾」。所以口淡無味、唇淡無澤時,多為脾氣虧虛,氣血不足;口中黏膩,吃東西不香,或嘴裡發甜,多為脾胃濕熱;若口中泛酸,則為肝脾不和;若唇腫、口瘡、糜爛而痛,多為脾熱或脾火。

来源:騰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