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電價爭議背後是改革路徑之爭

作者:張濤  2010-10-26 14: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就實行「階梯電價」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近日,發改委宣布,至10月21日徵求意見結束時,61%的意見表示支持實行階梯電價,34.5%反對,剩下的4.5%則未明確表態。

但有關此次電價改革的爭議卻仍在繼續。事關百姓切實利益,爭議的焦點在民用電究竟該不該提價,而非電價制度該不該改。由階梯電價方案引發的爭議,筆者想到的一個問題是,爭議的背後,究竟是哪些深層次矛盾在作祟。

有兩個數據最能代表此次爭議的焦點:

一個是:「外國居民用電價是工業用電價的1.5倍至2倍的水平,而我國目前較低的居民電價主要是通過提高工商業用電價格分攤成本實現的」,所以應該提高民用電價格;另一個則是:「世界發達國家居民消費1000度電能的費用佔全國月平均工資的6.79%,相應地,中國則是30.68%,這表明目前中國的電價是發達國家的4.52倍」,所以要提電價請先漲工資。

在上述論辯中,贊成和反對漲價的雙方都是在拿發達國家的例子說中國事。換言之,在利益訴求上,雙方均以發達國家為標桿,認為目前己方是利益受損者,都需要對方讓渡部分利益。這一爭論局面說明,雙方看到的問題之癥結是不同的,限於爭論本身,並無所謂改革的「共識」。至此,筆者不禁要問,究竟需要什麼人做出利益讓步呢?筆者認為,發改委此次啟動電價改革,初衷絕非就是漲價這麼簡單,而是要尋求矛盾衝突下的一種新平衡。

2007年以來,在全球經濟語境中最多的一個標誌就是「危機」,因為2007年發軔於美國,延續至今的金融危機,正在改變世界經濟長期依賴的一個邏輯,那就是,美國印鈔票、拉消費與中國印鈔票、搞出口的世界經濟雙輪驅動的運行方式走不下去了。所以,在危機後,美國提出計畫五年內出口要翻番,相應的,中國則將擴大內需列為未來五年「十大任務」之首。

在這個語境下,再來看待目前美元貶值、人民幣低估的匯率爭議,恐怕爭議就有必然性。因為在此次危機救贖中,各國都拿出了印鈔票的利器,其中又以中國為最。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的M2餘額已接近70萬億元,相應的,中國的貨幣化程度則升至200%之多,而且不出意外的話,美國也將會於11月的聯儲會議上宣布再次啟動量化寬鬆。可想而知,未來幾年必將是貨幣的海洋。

現在大家擔心的恰恰就是,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來快速、有效地吸收消化氾濫的貨幣海洋,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就將成為泄洪之口。說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外到匯率戰、貿易戰,內到調結構、促民生,其實說白了就是一點,在向新平衡形成前進的道路上,利益的調整是必然的。現在的問題是,這一刀究竟應該切在誰的身上。

最近二十年,在內部勞動力紅利、制度紅利和外部全球化紅利疊加釋放之下,中國特有的資本積累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僅實現了內部經濟的持續高增長,而且還使得中國的勞動力絕對優勢內嵌於全球化的加工鏈條之中,從而促成了一輪世界經濟增長黃金期。

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括改革開放前和最近20年的資本積累機制的長期作用下,中國出現了嚴重的二元結構問題,即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諸多矛盾,其中又以收入差距擴大最為顯著。以此次電價改革為例,有關電網壟斷、電力行業人員收入、發電企業虧損、煤電之間的矛盾等問題,立刻糾纏在一起,爭議之聲不絕於耳。筆者認為,此次有關電價改革的爭議,實際上就是中國經濟在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矛盾的集中體現。

在這個背景下,就能很好地理解有關此次電價改革的爭議。作為經濟運行中的強力者,政府在這個關鍵時刻如何擺佈各方利益,就成了關鍵,而各方對於政府提出自身利益訴求,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的核心則在於,當下的利益調整是否能夠推動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出現,只有新的經濟增長,才能規避上文述及的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兩個泄洪猛獸的出籠。不然的話,就只能糾結在貨幣海洋中吵鬧,甚至這種吵鬧還會引發一系列更嚴重的問題。

將此次電價改革爭議放在本文的邏輯中來觀察,道理就不言自明瞭。在今日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其自身的資源配置戰略必須輔之以收入分配戰略,或者說長期積累的收入分配矛盾必須得到矯正,這才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所在。

来源:東方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