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以前比較窮,拿一塊布往身上一披就當衣服了。後來大家都這樣做,發展到今天就成國寶了。這就是印度婦女最愛穿的一種服裝紗麗,據說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是極具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
紗麗對於印度女性來說,不亞於中國女性的旗袍、日本女性的和服,雅緻而又不落奢華,清婉而又不失莊重,無論在繁華的都市街區,還是在幽靜的鄉村巷弄,無論在婚喪宴席的重大場合,還是在上班勞作的日常生活,幾乎無處不能瞥見飄逸、妍麗的紗麗。
儘管,婚後的印度婦女普遍都會漸漸變得體態豐腴,但只要她們裹上紗麗半是遮掩半是敞露,隱隱綽綽的身姿美感立生,使得聲名遠播的國畫大師張大千也不禁慨嘆:印度紗麗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在著名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提到了當時存在著一種繡有珍珠滾邊的紗麗,據此則可知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紗麗的服飾了。
及後,在對一些古代彫刻、壁畫的考古中,一再發現了刻繪身著不同幾何圖形紗麗的婦女形象,而且幾何圖形變化豐富,色澤絢麗,生動反映出古代印度人民的真實生活風貌和審美品位。
公元前三二七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親率大軍入侵印度西北部,雖然歷時短暫,卻一度萌發了強行改變印度婦女服飾的莫名想法,最終還是沒能扳動印度婦女酷愛無須針線縫製紗麗的固守傳統。
紗麗由來的傳說
在民間,口口相傳的眾多民族傳說裡,就有著一段關於紗麗由來的故事。說是古代的印度,有一位小有名氣的織布能手,他不但懂得織出精美絕倫的布匹綢緞,而且也擁有製作美麗走俏衣裳的絕世技藝,在當地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比得上他,十分令人艷羨。
他在長年累月的織布、裁剪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於是他不再滿足於尋常的服飾,想求得新的突破,卻苦於缺乏靈感而不能得心應手。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一個哭泣的女子,她黯然神傷的眼淚閃耀著絲質般的熒光;她瞬間變幻的表情,彷彿輪迴的鮮艷色彩;她秀美飄逸的長發纏繞身上如同霓裳;她輕盈嬌俏的身形,渾然絹綢撫摸一般的柔順。
醒來的織匠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於是他仔細研究女性的體態,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終於織出了一種新型的服飾材料:無需一針一線只要裹在女性身上,就是一件嬌艷動人的衣裳,他將其命名為「紗麗」。
紗麗在早期並不是很普及,只在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上才會出現,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逐漸成為了婦女們日常生活中的尋常裝束。如今更以最具有印度傳統特色,而晉升為印度服飾文化的典範,是名副其實的印度國服。
印度婦女的傳統服裝,可分為紗麗和旁遮比兩大類。
紗麗又是由三部分組成,上面是叫做「傑姆普爾」 的緊身短袖胸衣;下身的「貝蒂戈爾」襯裙是一種寬鬆長裙,圍襯在紗麗裡面,最外面裹上的才是紗麗。
紗麗的穿著是有一定技巧的,比較繁瑣費時,於是後來順應需求出現簡化了的紗麗,這就是旁遮比,也稱簡裝。
旁遮比也是一種套服,由長及膝蓋的長衫「卡米子」、自膝蓋以下逐漸收緊的褲子「朱利達爾」、長大約三米左右的圍巾「杜巴爾達」組成。
據說,原是印度旁遮普邦婦女的普通服裝。
在西式服裝廣為流行的今天,印度的新式女性不可避免出現上著T恤、下穿牛仔褲的風潮,但這並未能撼動紗麗的主流地位。已婚女性是紗麗的最大擁躉,未婚的上班族女性則出於簡捷,習慣穿著旁遮比。
在衣料面上多有所裝飾,繡有花邊、金紋及諸如吉祥花鳥、幾何圖形等形態各異的傳統花紋圖案,或雍容華貴、或清麗簡約繽紛多元,勾勒出了不同地位、不同職業女性的風韻。
印度女孩十二歲時起穿紗麗,新娘按傳統穿綠喬麗、紅紗麗。
紗麗在形狀和式樣上沒有多大的差異,純粹靠底料的質地、配色和款式取勝。紗麗本已絢麗悅目,但印度民族實在是極為愛美的,於是,頭額、頸肩、耳朵、手腕、手指、足踝乃至鼻環,無不鑲掛上閃爍著光芒的各式金銀飾物,相映成趣愈顯嬌媚!
紗麗的穿法有1000多種,最常見的穿法是先將一端在腰部圍成一圈後打一個死結,然後再將後面的布繞腰部三到四圈,這要看個人的胖瘦;將這幾圈別到腰上,有點像別披浴巾的方法。最後剩下一段從胸前搭到肩上,最後繞到頭上披下頭上可用發卡別住,這是大致的做法。
髮型最好是中分並挽出髮髻,這樣更有印度婦女的崇高美感。另外還有胸衣,是一件與紗麗顏色相適應的緊身棉質衣服,長度到上腰部,穿紗麗是要露出腰部的,袖口一般是到上臂部的二分之一。
據說,印度婦女愛穿中國絲綢做的紗麗,儘管它比印度國產絲綢貴,因此印度許多名牌廠家都樂於生產這種產品,並都從中獲得了高額利潤。
- 關鍵字搜索:
- 紗麗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