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過年的四大傳統風俗(圖)

 2010-01-25 03: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傳說中的怪獸:「年」

財神


恭拜大年
壓歲錢

中國傳統的農曆新年,古代稱「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辛亥革命後改稱「春節」,民間則俗稱「過年」、「過大年」。農曆「大年三十」古時稱「除夕」,意為「舊歲至此夕而除」;正月初一乃「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故稱「三元」,俗稱「大年初一」。中國民間「過大年」亦稱「臘月忙年」。

「過年」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共同的盛大節日,中國人過年熱鬧喜慶,還有一些很有講究的風俗。馬上又要過年了,這裡向讀者介紹傳統的四大年俗:

一、拜神與祭祖

過年風俗源於遠古農耕民族的「臘祭」。「臘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識的體現,人們習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形成「歲終出祭」古俗。由於宗教、風俗本身的保守性及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這種原始時代的「敬神」禮俗代代相襲,並逐漸演化為祭灶神。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自灶神產生開始,老百姓就頂禮相拜。人們想祈福禳災,便對灶王爺恭恭敬敬。

「二十三,糖瓜粘」,說的便是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爺升天稟報一年情況時,人們要祭灶,麥芽糖和酒必不可少,酒是為讓灶王爺喝得暈頭轉向,麥芽糖甜而粘,灶神嘴吃甜後只能說好話。民間百姓把「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用在對灶神的供奉上。宋代範成大《祭灶詩》即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祭灶風俗伴隨社會的進步而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則是祭祖。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一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掃房子、淨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去給祖先上墳祭拜,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上祭品,點上香燭,讓後輩祭拜。晚上那頓準備多日的團年飯,大都也是先請祖先「前來」享用後方可開席。各地祭祖形式雖不盡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義大致一樣。

二、團年飯守歲

據民間相傳:「年」原是太古時代的一種怪獸,每屆寒冬將盡新春來臨之際,便四出噬人。古人為防禦「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響,把「年」嚇跑。既然「年」怕火光、爆響,人們每逢除夕便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在燭火通明中聚集守更待歲。於是,便形成吃團年飯與除夕守歲的風俗。

「團年飯」又稱「年夜飯」、「分歲飯」。根據《荊楚歲時記》記載,至遲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團年飯的習俗。除夕守歲也是從吃團年飯開始,這頓飯常常得準備好幾天,是農家一年中最豐盛的闔家團聚之宴,一般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一直吃到深夜。可見這頓「團年飯」是何等重要。「團年飯」南北風俗各異,但大都有所寓意。北方人喜歡包餃子,意即「更歲交子」;南方人喜歡打年糕,楚地人喜歡做魚肉糕,「糕」與「高」諧音;紅燒全魚則是祈禱「年年有餘」。

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南北朝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帘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不催。」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共敘親情中辭舊迎新,寄託了人們對來年年景的美好期望。

三、恭賀拜大年

《北平年謠》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來扭一扭。」新年正月初一,人們早起後穿上嶄新的衣服,放過「開門炮」便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古代通常的「拜年」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不同的講究,一直拜到正月十五,這年才算拜完了。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則是平輩間相互道賀。在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恭拜新年,這大概是早期的賀年片。至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有「新年快樂」、「吉祥如意」之類的祝辭。

四、壓歲錢祈福


過年時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將事先備好的「壓歲錢」賜予晚輩,寓意「壓歲祈福」。相傳「壓歲錢」能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故又稱「壓祟錢」。晚輩得到「壓歲錢」即可平安度過新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清人吳曼雲《壓歲錢》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民間百姓將「壓歲錢」放置孩子枕頭下,正是為了「壓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