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經學家鄭玄解釋道:「木鐸」就是木舌的銅鈴,【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發布政令的時候,木鐸便滿街滿巷地搖起來。
《論語》【以夫子為木鐸】,指的是宣揚教化、擔當精神領袖的人物。「萬世師表」的孔子就是這樣的角色。
孔子一輩子東跑西顛,政治幻想徹底破滅之後,便深情黯然地回到故鄉。這時候,他已經變成了68歲的老人。泗水、洙水是兩條古河淙淙流水環城而過,孔子創辦的私塾就坐落在曲阜的松陰柏影之間。
《莊子·漁父》裡寫道:【孔子游於緇帷之林,休坐於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鬚髮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教學是開放式的廊前杏花開,老師彈琴學生誦書,不相干的人還可駐足旁聽,聽著不順耳了揶揄幾句也沒關係,倘若講得有一番道理,還能拽著聖人的尾巴,被收錄到《論語》之類的典籍中呢。
《禮記·少儀》說:【其以乘酒壺、束脩,一犬賜人或獻人。】這裡的「乘壺酒」是「四壺酒」。「束脩」則是十條綁在一起的乾肉,古代諸侯大夫拿這些東西互相贈送,學生入學時也向老師進獻這種禮物。
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什麼意思呢?── 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條肉乾兒做見面禮,我不會拒絕收留他做學生的。朱熹又做了進一步的解釋,說:【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束脩,其至薄者。】
原來,幾條肉乾兒算不得什麼值錢的東西,而是「至薄者」,帶一點兒這個,有聊勝於無吧。看來泗洙書院的門檻,學費近乎象徵性的,簡直就是一所平民學校。
- 關鍵字搜索:
- 孔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