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怪圈,激化著社會矛盾
由於需求不足,企業和業戶間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都紛紛拿出最後的殺手鐧--降薪裁員和產品降價,這就引起連鎖了反應:工人歇業下崗失業導致收入銳減甚至收入無著落、農民收入徘徊賦稅沈重又難找到打工機會、私營業主個體工商戶賺不到預期利潤怨言增加、公務員加薪推遲或停滯導致積極性繼續下降;競爭對手間、干群間、勞資間、上下級間、同僚同事間、群眾和政府間矛盾加大;治安形勢嚴峻、刑事案件增加、社會風氣敗壞。
經濟怪圈,影響著周遍事態
產品和勞動力價格的持續走低,雖然增強了大陸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也急劇的增大了與貿易國的貿易摩擦,引發了制裁、報復,反報復等一系列貿易戰。這種低價出口的做法,自然會被一些國家認定為是在「轉嫁危機」,長此以往,必然產生政治矛盾,為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輸送炮彈。
財政政策與百姓需要風馬牛不相及
按照西方經典經濟理論,要想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就需要加大政府投資,搞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借錢搞基礎建設,在一定時期,範圍和規模內是必須的,甚至是迫切需要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但若企圖長期依靠這種方式拉動經濟增長,將會適得其反變宜為害。一是乘數效應的能量不夠。因為這些錢中的絕大部分轉了一圈後又會沉澱到那些沒有必要花錢人的有錢人的口袋裡,因此,人們對投資拉動消費的期望值往往是被遠遠高估的;二是基礎建設的最佳投資量有限。如果硬性超額長期投資,就會導致基礎建設項目的規模、設計、技術的超前量太大,極易造成極大浪費;三是老百姓得不到直接實惠。老百姓迫切關心的問題是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如就業和收入的穩定性、子女學費負擔、家庭醫療保障、社會不公、社會治安等等問題。而政府借錢搞基礎建設,與老百姓的這些迫切需要幾乎風馬牛不相及,而更像是在幫助富人掙更多的錢;四是政府成為債務人。基礎建設投資,很難得到經濟回報,如果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作用一旦減效或失效,連新增的財政赤字都無法稀釋掉,並且這種現象連續數年,那麼政府的全面危機也就不太遠了。
牽強附會成為私有化運動的藉口
有病往往亂投醫,此時最易讓人騙!一些所謂的專家,不是客觀地從國有企業的內外兩個方面找一找國企不景氣的原因,而是全力鼓噪私有化。其實,國企不景氣有體制方面的原因,但是宏觀經濟出現的有效需求不足和貸款困難,在國企不景氣成因的諸因素中佔有更大的比重,產權私有化不僅不能解決市場疲軟和資金短缺問題,而且還會加重這種不利趨勢。這種改革雖然冠冕堂皇,實際上是要把大陸經濟推向絕路!(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大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