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什么妇女缠足要称作“三寸金莲”?(图)

作者:容乃加  2021-05-03 10:4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女子的纤足又可称为金莲。图为明代仇英《千秋绝艳图》
女子的纤足又可称为金莲。图为明代仇英《千秋绝艳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旧时妇女缠足(又称裹脚裹小脚、缠小脚)的小脚,雅称为“三寸金莲”,但你知道这个汉族妇女习俗的由来吗?“三寸金莲”是否真的跟“金莲”有关联呢?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鞋袜》中说到:“名最小之足者,则曰三寸金莲。”明代文学家周宪王朱有炖的词《鹧鸪天赋绣鞋》即以“三寸金莲”的映像描写女子绣鞋:“花簇香钩浅浣尘,轻风微露石榴裙。金莲自是悭三寸,难载盈盈一段春。”“金莲自是悭三寸,难载盈盈一段春”映衬了妇女的小脚。在清人的小说作品中,“三寸金莲”很常见,例如《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有云:“你那三寸金莲,要跑起来怕到不了十里,就把你累倒了!”

那么以“金莲”称美足,又是从何而起呢?这金莲花又和女子之足有怎样的联系呢?

据《南史・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传记载,南齐废帝东昏侯曾令人凿金子制成莲花贴在地面上,又令宠妃潘妃在金莲上行走。他在旁边看着潘妃款步莲花上,称道此乃“步步生莲花”。后来“金莲”就被用来称赞美人步态之美。唐朝名诗人李商隐的《南朝》一诗对此故事留下了记载:“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以诗刺荒淫覆国,垂千秋之炯戒。

李后主令窅娘缠足 回旋起舞于六尺金莲花

金莲也用来指女子的纤足,故事发生在南唐李后主朝中。元末明初的历史学家陶宗仪在《辍耕录・缠足》中有详细引述:“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为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这意思说的是李后主宠爱一名纤丽善舞的窅娘,他令窅娘用丝帛绕脚,把脚缠成新月形,就在六尺高的金莲花上回旋起舞。金莲上装饰着流光溢彩的缨络珠宝和彩带,丽人宛如凌云而飘,姿态曼妙,“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纤弓”形容缠过的小脚,其脚背拱起,形状有如纤弓。

宋代开始,妇女缠足的记载多起来了,陶宗仪说到,“熙宁元丰以前人犹为者少,近年则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可见宋朝元丰以后,缠足“流行”起来,不为者反倒被嘲笑,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那么妇人缠足(也称裹足),最早的历史起于何时呢?是否比五代更早呢?

明代钱希言在《戏瑕》中,提及了古代就有缠足一事,“读《汉杂事秘辛》,而方知汉世已有”,而且,可能历史更早于汉代,“余见一书,称缠足始于帝辛时,妲己狐妖,故缠其足,以避宫人也。”钱希言在书中,并未提及自己看的书名为何,若如书中所记,那缠足的“元祖”就是“狐妖妲己”了。妲己为了避宫人耳目,缠自己的脚,避免狐脚外露。

清朝曾禁止缠脚裹足。《清稗类钞・礼制类》“禁女子裹足”记载清太宗、顺治及康熙帝时期都曾明令禁止。康熙三年还重申,元年后出生的女子禁止缠脚裹足,违者重罚;康熙六年,礼部上书请免禁止,查立法太严,或恐牵连无辜。清朝自此弛禁裹足,民间则依旧我行我素,裹足及不裹足的,各居半数。

清初大才子袁枚《随园诗话》记载了一则三寸金莲的故事。话说杭州有一名赵员外到苏州买妾,看见一名容貌姣好,但未裹足的李姓女子。赵员外就以三寸金莲小脚穿的“弓鞋”出题,想要戏弄嘲笑她一番。这名女子很有思想见地,亦有文才,听见对方出题,立刻提笔直书:

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亦双趺。
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

李女说“观音大士亦双趺”,高度陡现,对比之下,物色“三寸金莲”的赵员外成了“人间贱丈夫”,反被嘲笑了。赵员外学得腐臭的观念,把女子的纤弓小脚看得比人格还重要。

试想,苏州行意外获得了李女的《弓鞋》诗,究竟是让赵员外感到自取其辱,还是得到了醍醐灌顶的醒悟呢?

責任编辑: 初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