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之奇。(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山脉群体“三山五岳”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三山,通常指神话传说中的三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或实指天山、长白山、昆仑山。五岳则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五岳的地位在古代被上升到关乎国家社稷,历代帝王常在泰山等地举行封禅仪式,以示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天下太平的祈求。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嵩山因少林寺而闻名,是武术和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道教第五洞天”。金庸著作中除了五岳剑派之一的恒山派,还提到那千年不倒的悬空寺。悬空寺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悬空寺庙,是道教、佛教和儒家三教合一的寺庙。
说到北岳恒山之奇,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国的三山五岳中除了北岳恒山外都有山门,为什么恒山没有山门呢?原来民间传说:古代河北曲阳县有一个相当孝顺父母的秀才。一天,秀才的母亲得了重病,请来许多名医也不见好转,秀才十分着急。一个晚上,他的母亲做了一个梦,梦中显示正北偏西方向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个人能治她的病。
秀才找人询问,知道正北偏西方向的大山是山西的恒山。于是他立即前往恒山求药。到了恒山,他烧香许愿:“如果能让我的母亲身体康健,我将一步一步从曲阳磕头磕到恒山。”许愿后向庙里的道士讨了几副草药。
秀才赶回家中,将草药煎好给母亲服下。几副草药喝下,秀才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见母亲病已经痊愈,秀才立即实践诺言。他背着干粮一步一磕头向恒山方向走去。他的孝心感动了恒山山神,山神使用神力把一块刻有“恒山”二字的巨石抛到了曲阳县。
秀才还没走出曲阳县城门,惊见一块巨石落在脚前,上面刻有“恒山”字样。意思是:“你(的诚意)到了。”秀才大为感佩,便捐钱在巨石落地之处盖上了一座寺庙,名为“北岳庙”,庙门上挂着一块匾“北岳恒山门”,意思是到了河北曲阳县,就算是到了北岳恒山的第一道门。其实河北曲阳,距离恒山的主峰还有300余华里之远呢。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的进士且后来又作过南京兵部尚书的晋籍才子乔宇,一生性好诗文,乐于山水。他写过一篇精彩的《恒山游记》。记曰:“其上路益险,登程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崖壁立,害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怯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乔宇的诗文和亲身游历,为民间传说平添了真实性。
道家修行是为了得道成仙,所以道家不乏神通。在北魏时期,恒山的道教文化达到了巅峰,成为全真派的圣地。许多著名的道教人物,如三茅真君、八仙之一张果老、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行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佳话。
张三丰在《三十二岁北游》中道:幽冀重来感慨忘,乌纱改作道人装。明朝佩剑携琴去,却上西山望太行。”张三丰佩剑携琴,经太行山脉,首先来到道家洞天福地之一的恒山。相传,道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
张三丰认为恒山对应天上毕、昴星之精,乃道家洞天福地之一。“毕昴精凝处,恒山气象高。藤萝牵绝壁,松柏吼飞涛。朔野何空阔,灵风乃怒号。结庐仙岭上,望里兴飞豪。”(《恒岳》)
张三丰在望仙岭上结庐,潜心寻道。悠悠十六载,未遇大道。张三丰留下一首著名的《悠悠歌》,感人生短暂,叹真道难寻:
“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销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
于是,张三丰转而东走齐鲁(今山东),去蓬莱之地寻找神仙世界……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