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是一个极富有哲学意蕴的古老主题,是较为常见的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但多见以佛手、寿桃、石榴等花果入画而取其谐音以表达吉庆,极易流俗。近代“海派”代表画家任伯年所绘之《华祝三多图》是其巅峰代表之作,题材出自一个历史典故,说的是上古尧帝出巡至华州,华封人向尧三祝,尧再三辞谢的故事,表现了尧的君子之风和华封人对圣人的敬仰。而任氏熟知其典,独以人物画表现“三多”,更体现出“三多”的真正含义。
此图所绘随尧帝出巡的侍女,武士和马佚,一行七人从阳光里来到丛林中。高树茂林,昂然直上,潺潺流泉,春光融融,芭蕉的翠绿映着洁白的流泉,浓翠的树林间时而闪出朱砂的藤叶。华封三老从架临飞泉的石梁上迎过来。人物相向围着,一株大树隔为两组。居于画中心的是尧帝,他的随行个个器宇轩昂,衬托了尧的帝王之姿,但目光所向,却集中在画右边的三个老人,古貌奇伟,不知其有多高寿。人物与环境结合自然,而又不可移易。在石青石绿的主色调基础上,再加重彩大色,仕女衣饰上勾着闪光的金色,人物衣着既五彩缤纷,又古透浑厚。全幅以光感,空间感、色彩感交织成美妙的图画。
“华祝三多”这词语源出于《庄子・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
尧主要是说,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我谢绝你对我的祝愿。“多寿、多富、多男子”虽然都是世人所要追求的,然而因为这些都不能用来养德,所以尧辞谢了华封人的福祝。
庄子在《庄子・天地》篇中对于怎样持“三多”而悠游天地间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看法。常人祝颂他人“三多”,多是指“多子、多福、多寿”。但圣人在人间的所思所虑,人生惟有“养德”最重要,这给了人更大智慧的指引。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