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医师讲堂】炎热酷暑 防痱子和暑疖(图)

 2018-05-31 03: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痱子应避免搔抓,以免造成皮肤溃破与感染。
痱子应避免搔抓,以免造成皮肤溃破与感染。(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痱子常发于盛夏炎热季节,特点是皮肤出现散在或集簇的明亮小疱,伴有刺痒感。《内经》中论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诸病源候论》中说道:“盛夏之月,人肤腠开,易伤风热,风热毒气,搏于皮肤,则生沸疮。其状如汤之沸。……世呼为沸子也。”盛夏之际,暑热侵袭体表,腠理闭塞,汗液失于宣散,或炎热出汗之时,冷水洗浴,或遭受雨淋,毛孔闭郁,都可发病。

痱子好发于头面、颈项、胸背、腰腹,或见于肘及胳肢窝等处。皮肤初起发红,很快出现密集的针尖大小的小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有的变成小水疱,液清澈透明,抓后易破,伴有搔痒及灼热感。

痱子多见于小儿及肥胖者,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清暑解毒的药物为主;另外亦可外用痱子粉或扑粉外擦,或用药水精油等外涂。

暑疖因暑天而发,故名。明申斗垣《外科启玄》中说道:“是夏月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脓而痛,……内加芩连之类治之而愈,外加敷贴之药为妙。”概括了本病的病因与治疗特点。

盛夏时令,暑湿热气蕴蒸,暑热与汗湿郁结致病,多发于头面部及颈项、躯干、臀部,以小儿患者最多,老年人及新产妇次之。暑疖初起皮肤潮红,逐渐发生肿痛。

暑疖可分为有头与无头两种:有头者,四、五日后顶部出现黄白色脓头,自行溃破,流出黄稠脓液,随后肿痛逐渐消退,结痂而愈。无头者,初起患部即有多个小脓,逐渐向下深入发展,形成脓肿,后破溃排出黄绿色黏稠的脓液,进而逐渐结痂而愈。

一般多无全身症状,少数可有发热头痛、胸闷不适、口淡乏味、便秘尿赤等症状。暑疖治疗,外敷可选用金黄膏等,以消肿止痛;内服可选用清暑解毒,甚或益气养阴的方药治疗。

痱子和暑疖的预防,注意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尤其出汗后应勤于洗浴,更换衣服。夏暑时令,宜食清暑饮料,如:绿豆汤、菊花茶、六一散、西瓜汁等。另外,要积极防治痱子,尤其小儿浴后,宜外扑痱子粉;应避免搔抓及重擦,以免造成皮肤溃破与感染。


来源:看中国周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