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陈劲松:中国能源危机深重,出路渺茫

 2004-10-06 07: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前不久,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俄罗斯,主要目的,是寻求能源合作,任务之一,是试图恢复中途夭折的“安大线”。这条可能从俄罗斯开通到中国的远东输油管线,因日本加入竞争,而生变局。温家宝访俄前夕,俄国刚刚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温家宝主动提议俄方简化欢迎仪式,以为俄国处在困难时期,温家宝的“体谅”会令俄方“感动”。然而,俄方除了对温家宝的提议感到“错愕”之外,并没有因为“温家宝情动俄罗斯”而稍改初衷,温家宝空手而还,向北寻找能源出路的企图落了空。

眼下,中国正面临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电荒、煤荒、油荒,全面爆发。2003年,中国能源需求猛增了13.8%。电力严重短缺,24个省市拉闸限电。原油方面,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进口国,石油需求量连年暴增,200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占41%。

二十多年来,中国大量吸收了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如今,制造业占中国经济的比重,高达54%,鉴于制造业的高能耗,中国有限的能源、资源迅速沦于短缺。于是,中国只能依靠进口能源资源,来维持生产。曾几何时,中国号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强调“独立自主”。如今却全面依赖进口,这对当局自我吹嘘的“巨大成就”,不能不说是一大反讽!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促成。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高达GDP的一半。连带推动世界范围内各种原材料需求大幅增长,仅2003年,包括水泥、钢材、铁矿、铜管、铝合金等在内的所有原材料,平均价格猛涨35%。与此同时,由于激烈竞争和过度生产,各种成品的价格却大幅下滑。中国本来很穷,当世界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中国产品仍然以超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形成“高价买入、低价售出”的反常模式,这等于是在大幅补贴其他国家的经济。显然,这一“劫贫济富”、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模式,十分愚蠢,也不可能长久。

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对人均资源偏低和高度依赖他国的国家,尤其具有危险性。中国的情形正是如此:高度依赖外资,每年引进500多亿美元,支撑中国投资领域的半壁河山;高度依赖外贸,外贸依存度高达60%(同一时期,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国的外贸依存度为14%至20%);高度依赖外债,今年,中国外债猛增。仅上半年,就新借入外债834.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增97%;如今,又高度依赖能源资源进口,举凡石油、铁、铜、铝矿石等原材料,均高度依赖进口。这一切,使中国经济日益严重地受制于人,危及中国的独立自主。所谓“买办经济”,就是这个样子。

一旦国际形势出现变数,发生经济波动或政治危机,中国必首当其冲。最近发生的世界石油价格暴涨风潮,就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当石油价格涨到每桶50美元的时候,中国产品的成本剧增可想而知。而一旦中国与外界发生冲突,中国赖以为继的能源资源渠道极可能、也极容易遭到切断。比如,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波斯湾,占60%,必经之道,是马六甲海峡,一旦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大国发生冲突,对方封锁马六甲海峡,使能源资源无法进入中国,中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将遭受致命打击。况且,美国解放伊拉克,更大程度地控制了中东石油资源。

这恰恰是中国政府到全世界拼命寻找能源出路的主要原因,他们渴望在马六甲海峡以东找到能源渠道,以避免进口能源过度依赖中东地区、以及必经马六甲海峡的潜在风险。为此,中国当局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苏丹、和巴基斯坦等国,都砸下不少资金,以换取能源。然而,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建设输油管线的成本太高。

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在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模式: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经济形态。相对而言,印度经济对外依存度很低。不出十年,中印两种经济模式的竞争,将分出高下,中国肯定落败下风。同时,中国也将肯定落败于能源资源大国俄罗斯之下。

(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