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勁松:中國能源危機深重,出路渺茫

 2004-10-06 07: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前不久,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俄羅斯,主要目的,是尋求能源合作,任務之一,是試圖恢復中途夭折的「安大線」。這條可能從俄羅斯開通到中國的遠東輸油管線,因日本加入競爭,而生變局。溫家寶訪俄前夕,俄國剛剛發生過恐怖襲擊事件,溫家寶主動提議俄方簡化歡迎儀式,以為俄國處在困難時期,溫家寶的「體諒」會令俄方「感動」。然而,俄方除了對溫家寶的提議感到「錯愕」之外,並沒有因為「溫家寶情動俄羅斯」而稍改初衷,溫家寶空手而還,向北尋找能源出路的企圖落了空。

眼下,中國正面臨二十多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電荒、煤荒、油荒,全面爆發。2003年,中國能源需求猛增了13.8%。電力嚴重短缺,24個省市拉閘限電。原油方面,中國自1993年起成為石油進口國,石油需求量連年暴增,2003年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中國,佔41%。

二十多年來,中國大量吸收了世界各國、尤其發達國家轉移的製造業,成為「世界工廠」,如今,製造業佔中國經濟的比重,高達54%,鑒於製造業的高能耗,中國有限的能源、資源迅速淪於短缺。於是,中國只能依靠進口能源資源,來維持生產。曾幾何時,中國號稱「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強調「獨立自主」。如今卻全面依賴進口,這對當局自我吹噓的「巨大成就」,不能不說是一大反諷!

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促成。目前,固定資產投資高達GDP的一半。連帶推動世界範圍內各種原材料需求大幅增長,僅2003年,包括水泥、鋼材、鐵礦、銅管、鋁合金等在內的所有原材料,平均價格猛漲35%。與此同時,由於激烈競爭和過度生產,各種成品的價格卻大幅下滑。中國本來很窮,當世界原材料價格節節攀升的時候,中國產品仍然以超低價格作為競爭手段,形成「高價買入、低價售出」的反常模式,這等於是在大幅補貼其他國家的經濟。顯然,這一「劫貧濟富」、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的模式,十分愚蠢,也不可能長久。

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模式,對人均資源偏低和高度依賴他國的國家,尤其具有危險性。中國的情形正是如此:高度依賴外資,每年引進500多億美元,支撐中國投資領域的半壁河山;高度依賴外貿,外貿依存度高達60%(同一時期,美國、日本、印度、德國等國的外貿依存度為14%至20%);高度依賴外債,今年,中國外債猛增。僅上半年,就新借入外債834.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增97%;如今,又高度依賴能源資源進口,舉凡石油、鐵、銅、鋁礦石等原材料,均高度依賴進口。這一切,使中國經濟日益嚴重地受制於人,危及中國的獨立自主。所謂「買辦經濟」,就是這個樣子。

一旦國際形勢出現變數,發生經濟波動或政治危機,中國必首當其衝。最近發生的世界石油價格暴漲風潮,就極大地衝擊了中國。當石油價格漲到每桶50美元的時候,中國產品的成本劇增可想而知。而一旦中國與外界發生衝突,中國賴以為繼的能源資源渠道極可能、也極容易遭到切斷。比如,目前,中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波斯灣,佔60%,必經之道,是馬六甲海峽,一旦中國與美國或其他大國發生衝突,對方封鎖馬六甲海峽,使能源資源無法進入中國,中國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將遭受致命打擊。況且,美國解放伊拉克,更大程度地控制了中東石油資源。

這恰恰是中國政府到全世界拚命尋找能源出路的主要原因,他們渴望在馬六甲海峽以東找到能源渠道,以避免進口能源過度依賴中東地區、以及必經馬六甲海峽的潛在風險。為此,中國當局在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蘇丹、和巴基斯坦等國,都砸下不少資金,以換取能源。然而,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建設輸油管線的成本太高。

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在其經濟崛起的過程中,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模式: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的經濟形態。相對而言,印度經濟對外依存度很低。不出十年,中印兩種經濟模式的競爭,將分出高下,中國肯定落敗下風。同時,中國也將肯定落敗於能源資源大國俄羅斯之下。

(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