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儒家學說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礎。
《孔子家語》記錄了孔子及弟子思想言行,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孔子家語》一共二十七卷一百三十一篇,而至今流傳下來的本子只剩下十卷四十四篇,即便如此,內容也非常豐富,是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必備書籍。中國人最熟悉不過的「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就出自《孔子家語》。
中國人自古相信風水,請高人給看看自己的居住環境,加以改善從而靠近幸運,遠離災害。
《孔子家語》記載,有一天,魯國的國君向孔子請教風水問題。他說:「我聽說房子向東擴展是不吉祥的,有沒有這回事?」孔子卻說:「天下有五種不祥的事,向東擴展房屋並不包括在其中。」
「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也。」孔子舉出這五種不祥的事,記載下來,人們至今都引以為戒。
孔子借風水的話題列舉出五種不祥的事,人們至今都引以為戒。
1、「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
損人利己,會給自身招致不吉祥。比如說拿別人的東西,佔別人的便宜等。這對自身並沒有好處,佔小便宜吃大虧,久而久之,埋下禍端。這是第一大不祥事。換句話說,太自私的人,命好不到哪去,早晚得跌跟頭。
2、「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
對老年人不去贍養、不去關心、不去照顧,把所有的關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這個家庭就不吉祥了。
這不正是現代很多家庭的通病嗎?古代孝順父母的人叫「孝子」。在現代這個詞的含義都改變了。「孝順兒子」、「孝順孫子」。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百般嬌寵,顛倒老少。
用一棵大樹來比喻,孩子是樹結的果,父母是樹幹,而祖父母是樹根。要想這棵樹長得碩果纍纍,應該把水和養分澆在根上。可是現在,大部分家長將水和養分直接澆在了果實上。這就是我們現在兒女教育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道都走錯了、顛倒了。這怎麼能夠把孩子給教育好呢?
好的家風是最佳風水。(以上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在家中你能夠對父母說話和顏悅色,對父母很恭敬。你的兒女看了,他自然也會這麼對你。兒女怎麼樣對待我們,我們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就是這樣對待父母的?
3、「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
把賢德的人都放任了,任用的全是不肖之徒,這是國家的不吉祥。也就是小人當道。國家應該唯賢是用,不能用無才無德的人。
4、「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
社會上老年人不願意教年輕人了,年輕人也很傲慢,不願意向老年人去請教,這是社會風氣的不吉祥。現在人動不動就講「代溝」,對傳統文化嗤笑,於是老年人不再教導後生了,這在孔子看來是凶相。
5、「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也」
聖賢的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都隱居起來了。因為他們不被重用,不被國家重視,他們的諫言也不被採用。這些人就隱居起來,不出來做事了。愚蠢的人卻把權力給奪取了,這是天下的不吉祥。
看來,真正的不祥並不在於風水不好。古人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地方本來風水很不好,一個有福德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時間,風水就變了,變得很吉祥了。假如這個地方本來風水很好,但是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時間,也會把風水給變壞了。所以,重要的還是人的德行啊。人的行為要有德,不做損人利己,不孝順父母的惡事惡行,才能感召來好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