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更要樂觀而有主見。(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到底什麼是「知天命」啊?有人理解為聽天由命,其實哪有那麼簡單,現在人壽命較長,五十歲也剛走過人生一半,剩下的一半都聽天由命?也太消極了吧。明代有個大學者顧憲成解釋說:「五十知天命,是悟境。」這就給後人留下了很有深度的思考空間。我們一般來說,人過五十,人生悲歡離合基本都過了一遍,如果還能在現實當中擁有穩定的經濟、幸福的家庭,兒女的陪伴,這就是相對令人羨慕的人生。
人過五十能擁有的不錯的人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經過半生的打拼、了悟了待人對事的方法,對世間萬物有了大概的認知,才能收穫成熟的人生境界。
可是不難發現,也有的人,到了這般年紀還活得渾渾噩噩,不明事理,一交談就露餡,這樣的人不用去看他的日常生活,聽他的談吐,就知道他這一生活得失敗,做人也掉價。
那麼人過五十歲,有沒「知天命」,有沒有達到「悟境」?怎麼從談話中看出端倪呢?總結起來,看看他是否還在聊以下這三大類話題就知道了。
第一、好為人師還是說三道四?
生活中,有些年過五十的人,愛對別人言行指指點點,隨意評論,仗著自己上了點年紀,是長輩,就好為人師,甚至不經核實就到處八卦,言談當中是是非非一大堆。
這樣的人容不得別人,亦沒有寬闊的胸襟,總是把目光停留在淺顯的外在上,看不到別人的閃光點,也發現不了他人的優點。
你眼裡看到的世界的樣子,就是你的內心世界。
一個滿眼只能看到他人的缺陷,嘴裡只會說出嘲笑的話的人,他的內心世界必定處處灰暗無光,貧瘠荒蕪。
年過半百,要學會欣然放下,事事指指點點,得到的只有被人詬病。要學會向內看,繼續修德行,這才是知天命人該有的樣子。
第二、有點便宜不賺就難受?
有的阿姨是周圍一帶百事通,哪家商場搞活動,哪個店舖有優惠門兒清,她一張嘴說話,就是這些內容。聊點提升自我或者興趣愛好的話題?沒有,她認為「竟整那些沒用的,還不如排隊買點蘿蔔白菜。」
中老年人有共同的愛好,經常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甚至還參加老年組唱歌、舞蹈、詩歌、書法比賽。那也是一個人生提升自我的空間。
雖然人的基本生活狀況離不開物質的需求,但若想擁有高品質的生活,自身狀態不能僅僅體現在物質方面。
比如二十歲的人隨意穿搭,不必在意旁人眼光,那時候最耀眼的是青春;四十歲的人就該注重個人形象,讓自己變得成熟有魅力;五十歲後就該學著做個優雅的人,提高審美,溫柔而知性。
很贊同這樣一個說法:免費的就是最貴的。免費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能聞耳詳的,核心東西少,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心血篩選,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一堆便宜貨上,豈不損失過大?
同樣是知天命的年紀,有些人再次綻放,有些人枯萎衰竭。有些人一直陽光向上,就因為他不是只關注眼前的蠅頭小利。
即使五十歲,也要抬望眼,擁抱更好的自己。
第三、除了家長裡短沒別的含金量?
俗話說「家有一老是個寶」。人到中年,談吐舉止間透露著優雅與知性,晚輩若能有幸從他的談話中得到人生經驗的啟發,必是受益匪淺。然而,並不是所有中年人都有這樣的內涵。
影視劇《歡樂頌3》中,余初暉母親一輩子唯唯諾諾,人生半輩,從未自己做過主。
余初暉為了讓母親後半輩子活得明白點,將她接到身邊,希望母親換個活法,為自己而活。可事與願違,無論大小事,母親要麼讓女兒拿主意,要麼看別人臉色活著。
你聽她與女兒聊的話題,永遠都是雞蛋降價了,今天該曬曬被子了。一到正事,沒話了,有那麼幾句也說不清道不明的。
這樣的人,雖已為人父母,但還是沒學會長大,沒承擔起該有的責任。一個沒主見的人,就算人到中年,依舊沒有主心骨。做人行事經常受人左右。不反抗,逆來順受是常態。長此以往下去,人性被磨平,人生被磨短。
人這一生就算沒有經歷大起大落,但還是要面臨一些重大決定。要做個有主見的人,過為自己負責的生活。
老實說,日常生活中這些話題也不是一點都不能有,陽春白雪,雅俗共賞,這就是生活。但是說歸說,還是要檢驗一下是不是自己圍繞的問題就是限於這些?希望五十歲的你,依舊美麗,依舊有魅力,別總聊那些會讓自己掉價的話題。
責任編輯: 舒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