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未必是心臟病(組圖)
情緒激動、壓力或或者飲用咖啡也會發生心悸。
人體的心跳速率及節律、血壓,受到一個非意志能掌控的自主神經系統所控制。而自主神經對於身體的改變很敏感,可以很快地調整心跳的速率與節奏,以適應身體及環境的需要。
因此,當運動時、情緒激動、有壓力或服用某些能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副交感神經的物質,如酒精、咖啡、濃茶、尼古丁等,在此情況下發生的心悸,都算是正常的反應。
此外,心悸也未必就是心臟病引起的,臨床上可分為心因性與非心因性兩大類。心因性的包括主動脈瓣膜逆流、主動脈瓣膜狹窄、開放性動脈導管、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運動心臟症候群、三尖瓣閉鎖不全、心包膜炎或心律調節器等。一般而言,心悸的厲害程度與心臟疾病的嚴重度不一定成正比。
非心因性的像是焦慮、貧血、發燒、偏頭痛、甲狀腺機能亢進、低血糖、低血壓、更年期障礙、嗜鉻細胞瘤、主動脈瘤或藥物(如安非他命、血管擴張劑、氣喘藥)等,都可能引發心悸。
部分患者心悸的症狀與心理疾病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心悸的症狀,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與心理疾病有關,故而恐慌症或焦慮症的患者,都常有心悸的困擾。
心悸一詞最早出現於東漢,稱作心下悸、心中悸、驚悸,如《金匱要略》記載:「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傷寒論‧太陽病脈證併治中篇》則提出:「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脈經》也有一段心律過速伴有心律不整的描述:「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中醫治療心悸,常見的有四種類型:
膽虛有火者,有頭暈、胸悶心悸、易受驚嚇等症狀,可以溫膽湯加減來治療。(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1、膽虛有火:頭暈、胸悶心悸、易受驚嚇、多夢、口苦,可以溫膽湯加減來治療。
2、陰虛火旺:口乾咽乾、手心熱、耳鳴眩暈、腰痠、心煩、失眠多夢,可以黃連阿膠湯加減來治療。
3、心脾兩虛: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不安、健忘、失眠,可以歸脾湯加減來治療。
4、心陽不足:頭暈目眩、疲倦、手腳冰冷、胸悶心悸、心中空虛,可以參附湯加減來治療。
此外,攝取足量的鎂離子可減少心律不整的發作,改善心悸的症狀。例如全穀類、糙米、黃豆、核果等,都是適合的食物。至於遠離菸酒、適當的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再加上定期的檢查與保養,也都是必須的。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