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萬曆以後,佛教出現復興的局面,高僧輩出,其代表有雲棲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蕅益智旭,被稱為晚明四大高僧,在晚明社會中影響深遠。明末四大高僧在出家之前都是飽學之士,他們都飽讀詩書,博覽經典。
晚明,禪宗臨濟宗高僧、書法家破山海明曾經阻止了張獻忠部將李佔春在四川屠城。當時李佔春以不屠城為條件,要求破山破戒食肉,破山當下答道:「老僧為了百萬生靈,何惜如來一戒?」毫不猶豫就將盤中肉了,傳為佳話。
憨山德清是晚明四大高僧中最具才華的,他振興禪宗祖庭,弟子眾多,一生刻經無數。萬曆皇帝之母李太后對憨山德清十分敬重,曾請他到北京開壇,並在勞山為他建寺。
憨山,俗姓蔡,法名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生於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大師幼結佛緣,十二歲尋佛金陵報恩寺,十九歲削髮為僧,中年以後歷經辛苦重修南華寺,影響極為深遠,被譽為佛教禪宗中興祖庭宗師。
《畫禪室隨筆》記載:萬曆十六年(1588)冬,董其昌與唐文獻、袁伯修、瞿洞觀、吳觀我、吳本如、蕭玄圃同會於松江龍華寺,聽憨山禪師談佛教之道。董其昌深悟禪理,而袁宗道(伯修)和唐文獻剛開始參禪悟道。在和憨山禪師的聚會中,董其昌使得「唐、袁諸君子初依法門,未能了余此義,即憨山禪師亦兩存之,不能商量究竟」。說明憨山禪師對於董其昌的佛學造詣較為讚賞,而董其昌的很多佛學參悟也受到憨山的點拔。
憨山的書法不急不躁 有中和之氣與秀潤之神
憨山的書法很穩,不急不躁,用筆沒火氣,字轉折的時候很溫潤,一如一股清泉從山間緩緩而下,絕少鼓噪之氣,既有古意,又有時趣。他不過分追求轉折頓挫的變化,因此即得中和之氣,又有秀潤之神。
憨山此冊取行楷法,字字獨立以倚側引勢,以大小錯落取得變化,以粗細輕重顯現節奏。舒展處盡展其勢,內斂處不乏其韻,有中和秀潤之姿。晚明,書家之作大多以順勢為主,連綿不絕,鮮有如此安靜的小行書,大小錯落,偶有重墨突顯章法,不乏靈動,端穩而不乏妍美。憨山在王羲之妍美的書法風格上,於行雲流水一般的書寫中,融和進了微微的古拙意味。憨山是悟性非常高的,對動靜的對比,古拙意味的把控能力非常高。很難看清憨山字中有多少前人影子,好像誰的都有一點,又好像跟誰都多大沒關係,很有個性。把字寫好了不難,如要在通篇中把握神韻,那是需要一定功力的,觀識容易,做到難,非大家不能得其妙。
然取勢用筆卻有自己的特色,與明末書家喜一筆順勢帶下而連綿不斷的行書寫法,迥然有別。全篇章法總有若干重字以醒目,若干輕字顯靈動,通篇取左低右高側勢,款款書來極為自然,雖然個別筆畫顯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飄浮,但從其取法的角度看,前人的影子不多,自己的個性不少,有時還善於在個別點畫中以隸意出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