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臟養生的觀念認為——「秋季養肺」是養生之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養生學中,自古就有:四季對應五臟之道,所以一年中應該根據不同的季節來養護我們的主要器官:春天養肝,夏天養心,長夏養脾,秋天養肺,冬天養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對應著自然界中的四季變化,在中醫五行的概念中,秋天屬金,屬燥。秋天的燥熱之氣容易傷肺,所以中醫五臟養生的觀念認為——「秋季養肺」是養生之道。
春季,對應於人體則為肝,所以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的時候,古老養生學認為,春季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保持肝臟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在生氣時,氣不要壓抑而是要調達;凡事想開點,讓自己心態保持祥和,平靜。
夏季,是養心的季節。此時心陽旺盛,隨著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做好「精神養生」。
夏季宜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等,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怡養心神,切勿發怒,否則,損傷心臟,到秋天容易發生瘧疾,冬天再次發生疾病。
秋季,是養肺的季節。肺氣在秋季最旺盛。這時,肺的制約和收斂功效強盛。如果您秋天還一天到晚想事情,那您的肺就不夠調和了,身體就會變得不好,所以,提醒您,要開始收斂思緒,控制心情,遇事不急不躁,平靜自然,使肺氣保持通利調暢。
秋天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高麗菜、白蘿蔔可以養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乾」,加上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臟是個嬌嫩、容易受外邪侵害的臟器,燥邪影響肺臟,容易耗損人體津液,而出現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也就是人體各部位黏膜分泌黏液的功能受到影響;想要消除這些症狀,即使多喝水也不見得改善,「治其根,養其本」才是解決之道,所以秋季養肺確實有其必要。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鼻為肺之竅,所以大腸、皮膚、鼻腔、支氣管等都與肺有關,平日容易感冒,或是有氣喘、慢性咳嗽、皮膚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蔔、高麗菜、白木耳,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百合、玉竹等等。
冬季,是養腎的季節。冬天萬物斂藏,人體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會養心者,則會長生。明代《養生四要》中說:一個人如果有仁德之心,胸懷寬廣大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能忍世間難忍之事,善心待人,即是仁者,「仁者壽」。
責任編輯: 張雲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