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秋故事溯源(組圖)

 2014-08-31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月宮裡怎樣出現了嫦娥

月亮上有一個長袖善舞的美女嫦娥,這是人們關於月亮的最著名的想像。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述了月母常羲給十二個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據考證,嫦娥就是從《山海經》裡的常羲演變來的。只不過常羲在《山海經》裡是月亮母親,故事講到後來,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個女子了。

張大千《嫦娥奔月》

如果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裡,聽起來有些奇怪:嫦娥怎麼會一個人在那裡?她是從哪裡來的?她的婚事怎麼辦?人們覺得好奇,講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給一個圓滿的解釋,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這個記載比較簡略,沒有出現嫦娥的丈夫后羿,也沒說怎麼吃了不死之藥的。唐代典籍《初學記》引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覽冥訓》,記載了更完善的情節:「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那個曾射落九個太陽、從旱災中解救人類的后羿向西王母討來不死之藥,嫦娥偷服了藥,就輕飄飄地飛升到月宮,變成蟾蜍,就是月精。這就是古書中記載的嫦娥奔月神話。

陳少梅《嫦娥玉兔圖》

為什麼嫦娥的寵物是玉兔

漢代以後的月亮故事裡有了玉兔的形象。不過它不是單獨出現在月亮上的,而是作為嫦娥身邊的動物,也可以說是嫦娥的寵物。

玉兔在月中的位置可以這樣概括:漢代起它開始在人們的傳說中進入月宮,此時它有時被說成是月精,有時它也與蟾蜍在月宮中並存,有時也與嫦娥同處於月亮上。它在一開始就不是一隻普通的兔子,除了有時尊居月精之位,還因為它在進入月宮之前是西王母的侍從,任搗藥侍者之職,而執掌治病、長壽的神靈是受到人們特別的尊奉的,搗藥的玉兔雖不是主神,但也有點藥神的味道。到月宮之後,它仍然是搗藥的姿態。從魏晉到唐宋時期,嫦娥身邊有玉兔搗藥的說法越來越盛行,這一時期玉兔主要是嫦娥的隨從和寵物。明清以後,玉兔因為其搗藥的職能受到人們的敬奉,並在人們拜月時得到供奉、祭拜,地位逐漸提升,以至於後來有時就作為月神單獨受到人們的敬奉。這時它就隱約成為月神了,也可以說這一時期她是嫦娥的月神位置競爭者。明代人們開始單獨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兒爺」的說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又可愛的將軍模樣,既是被人敬奉的神靈,也是兒童的玩具。

後期玉兔被人敬為月神,還跟父權社會盛行男神崇拜有關。但是無論何時,玉兔也沒有完全取代嫦娥的月神位置,這是由於月神是女性的觀念在民間是根深蒂固的。

至於蟾蜍為什麼變成了玉兔,聞一多先生解釋說,是由於蟾蜍原來叫顧菟(音兔),如屈原《天問》裡就有「顧菟在腹」(月神肚子裡有一隻蟾蜍)的句子,「菟」與「兔」同音(「蜍」也與「兔」音近);因為諧音,蟾蜍就被玉兔取代。

嫦娥與蟾蜍曾互為變身

嫦娥是一個苗條美麗的仙女,蟾蜍是形貌醜陋的蛤蟆,在現代人眼裡,二者似乎沒法扯到一起去。但是在上古的月亮神話中,二者確實是互為變身的關係。

據文字資料,古人對於月亮的想像最早、最具原始意味的說法之一是月亮的精靈是一隻蟾蜍。《淮南子•精神訓》中說:「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而此前的戰國時期文獻《歸藏》中說嫦娥是月精,並沒提到月中有蟾蜍。這樣,我們看到,出現時代相距不遠的古代文獻裡對什麼是月精就有了不同的說法。

那麼,到底月精是嫦娥還是蟾蜍呢?其實,這件事並不適於用二選一的方式來答。可以這麼說:月精為蟾蜍是更早的說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嫦娥奔月成為月精的說法(《歸藏》),這兩種說法同時存在,人們覺得衝突,就又編出故事說蟾蜍本是嫦娥變的。唐代《初學記》引用的《淮南子•覽冥訓》則說,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給后羿的長生不死藥之後,飛到月球上,化身為蟾蜍,就成了月精。人與動物互變或人與動物同體是神話中常見的情節。所以,從先秦到漢代這段時期或者更長的時期內,月中蟾蜍與嫦娥可以說是互相變身的關係,月精既是蟾蜍,也是嫦娥,後來也說二者共存於月亮上。到漢代以後,月精為蟾蜍的情節逐漸消失了,人們主要傳說月中神仙為嫦娥,同時她身邊的動物由蟾蜍變成了玉兔。

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也聯繫在一起呢?在中國文明史的新石器時代,蛙文化略晚於魚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在出土陶器上蛙紋很多見。青蛙肚子很大,生殖能力極強,所以青蛙崇拜也是一種生殖崇拜。在古人觀念中,蟾蜍還是一種長壽神物。據《太平御覽》「蟲豸部」記載,蟾蜍是壽命達三千歲的動物。在文字上「蛙」的古代寫法與「始」字相通。青蛙曾被敬奉為氏族圖騰、人的祖先。「蛙」又與女媧的「媧」同音。女媧在神話中是造人的祖先。有人認為女媧是把青蛙加以人格化而構想出來的女神,有一定道理。所以說月精是蛤蟆在古代是合情合理的事。蛤蟆在古人觀念中是一種生殖力很強的母性動物神,跟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屬陰性是合拍的。在漢代及其以前,月精被說成是蟾蜍。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中,月亮上邊就畫著一隻伏在地上的大蛤蟆,而沒有畫兔子,就是蟾蜍神話的證明。

古代詩文中,蟾蜍經常被作為月亮的美好象徵,留下許多優雅的詞語:蟾宮、蟾兔、蟾桂、蟾輪、蟾盤、蟾光、冰蟾、金蟾、銀蟾、彩蟾、晶蟾、孤蟾、寒蟾、涼蟾、靈蟾、明蟾、清蟾、素蟾等。

吳剛為什麼沒有和嫦娥戀愛

月球上不適於生物存活,在人們的傳說中也人煙稀少。唐代以前的故事裡,月亮上面主要是有嫦娥、蟾蜍、玉兔,此外還有桂樹。月中有桂樹的說法漢代以前就有,不過在記載中桂樹跟嫦娥、蟾蜍、玉兔都沒有發生情節上的聯繫。

吳剛的事首見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從前傳說月亮中有桂樹,有一隻蛤蟆,所以講奇聞軼事的書裡說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個人長期砍伐桂樹,桂樹砍傷了又隨即癒合。這人姓吳名剛,是西河縣(今山西汾陽縣)人。他學習仙術時犯了過錯,被貶罰來砍桂樹。這就是「吳剛伐桂」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桂樹還是個神樹,總也砍不倒;吳剛則是修道學仙有了過失才罰到月球上。至於吳剛犯了什麼過失,古書上沒有記載。

月宮裡出現了吳剛之後,民眾對嫦娥冷清生活的同情心得到了一定補償。雖然關於他們二人並沒有編出家庭生活式的故事,但給人們的感覺是嫦娥有人做伴了。同時,人們在說起月亮的故事時,還主要是說嫦娥,多數情況下並不提吳剛,好像把吳剛忘掉了,吳剛也沒成為月神。這是由於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屬陰、母性的,是和屬陽的太陽相對的。月神應該是女神,月亮以嫦娥來代表最合適。同時也由於嫦娥的故事與吳剛的故事出現於不同的時代,各成體系,分頭流傳,二者沒有發生交叉和融合,就是說,這兩人並沒有被編到一個故事裡去,也就沒有發生愛情關係的機會。在先秦就已存在的嫦娥奔月神話裡,嫦娥本來是有丈夫的,屬於離家出走,也沒說她與后羿離婚了,她再跟別人有愛情關係或者再嫁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傳統道德理想,這也許是兩個故事沒有被編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来源:中國民俗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