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如何刷牙?宋代已有牙膏牙刷雛型(圖)

 2014-01-15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1月15日訊】未發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採用漱口來護齒。《禮記》中即有「雞初鳴,咸盥漱」的記載,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懂得了用漱口來護齒。不僅如此,古人還養成了早晚漱口的習慣。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中記載:「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明確提出了漱口對保護牙齒的作用。宋人張呆的《醫說》中則直接對漱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

古人漱口也是頗有講究的,漱口有專門的「漱口劑」——鹽水、濃茶、酒。唐代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凡飲食訖,則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

宋代時,出現了雛型的牙膏和牙刷。宋代醫著《太平聖惠方》中載有藥膏藥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這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牙膏。確切點說,這種牙膏其實是「藥膏」。與之相配套的,是植毛牙刷。宋人周守中在《養生類纂》中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說明從宋代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用帶毛的牙刷來刷牙了,只是最初的材質是馬尾,這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就曾自己配製過牙粉,他把松脂和茯苓曬乾搗末,篩出細粉來裝袋,這便是「蘇氏牙粉」。刷牙時,先把一小杓牙粉放嘴裡,喝口水,漱一下,吐出,然後再刷牙。類似於現代醫生的先用藥棉消毒,然後再扎針。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也曾配製過牙粉,「瀋氏牙粉」的主要原料是苦參,其製作方法與「蘇氏牙粉」基本相同,但是刷牙的方法卻與蘇不同:蘇是先用牙粉漱口,吐出後再刷牙;而瀋則是在馬尾巴牙刷上蘸上清水,灑上牙粉,再刷牙。沈括的刷牙方式接近於今人的刷牙方式了。

《本草綱目》中即有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的記載。《華嚴經》中說,「嚼木」共有十大好處:消宿食,除痰疾,解眾毒,去齒垢,發口香,能明目,潤澤喉嚨,唇無皺裂,增益聲氣,食不爽味。嚼些嫩樹枝就能收到這些護齒效果,這恐怕是很多現代人都沒有想到的。

来源:歷史春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