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戶,更是健康的窗戶。眉目之間,不僅可以傳情,還可以傳遞人體的健康信息。
望診是看病發先兆
對健康信息的觀察,就是「望診」。關於望診,歷史上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傳說,那就是扁鵲三見蔡桓公的故事。扁鵲三次見到蔡桓公,發現他的病情從輕到重,最終發展到無藥可救的地步。後來,聰明的扁鵲趕在蔡桓公發病身亡前就逃走了。
這個故事為了突出扁鵲是「神醫」,顯然對望診有所誇大。不過有經驗的中醫通過對病人神色的觀察,的確是可以判斷出其病情變化的一些特徵。古代醫家認為,人體外在的生命活動實質上都是內部臟腑活動的結果。當臟腑功能發生障礙或變化時,必然會在人體外部表現出各種徵兆。
這一古老的理論也得了現代醫學的證實,人體特定部位的顏色變化和相應的疾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腎病晚期的人往往臉色黯黑,沒有光澤;貧血或是大出血的病人往往面色蒼白;小孩有蛔蟲會在眼白或指甲上出現黃白色斑點等等。
望診重在望神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個人身體有病,普通人或許只能看出他臉色不好,而專業的中醫生卻能看出病生在什麼地方,有多嚴重,恢復起來是快還是慢。之所以能做出這些判斷,依靠的是對神、色、形、態四個方面的觀察和綜合分析,其中神最為關鍵。
我們看一個人,其高矮、胖瘦、強弱以及精神面貌,都會給你留下一個整體的印象,這就是神。它反映的是人體內在臟腑氣血的健康程度,大致可分為「得神」與「失神」兩種情況。通過對這兩種情況的觀察,就可以初步判斷一個人是健康還是有病以及生病的輕重、病情的發展方向。
如果各臟腑精氣充沛,功能完好,就會表現出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面色紅潤光澤、表情自然、反應靈敏等較健康的狀況,稱為「得神」;反之,臟腑精氣耗竭,功能衰微,會表現出言語不清、目光呆滯、面色晦黯無華、表情淡漠、動作失靈甚至呼吸窘迫、肌肉萎縮等情況,稱為「失神」。得神者往往病勢輕、愈後良好,失神者往往病勢重、愈後不良。
望神重在望眼
神雖然是人體所有生命活動的綜合反映,但它也有集中和突出表現的地方,那就是眼睛。眼睛雖小,「五臟俱全」,中醫認為眼睛是五臟的精氣會聚之地,由內而外分可分成五個部分,稱為「五輪」。
五輪這個詞,現在已經很少見了,而在古時卻是一個常用詞。例如在《水滸傳》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何九叔看著武大屍首,揭起千秋幡,扯開白絹,用五輪八寶犯著兩點神水眼,定睛看時,何九叔大叫一聲,望後便倒,口裡噴出血來,但見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黃,眼無光。」作者寫何九叔用「五輪八寶犯著兩點神水眼」,為的便是突出他的專業與專注。
具體來說,五輪分別為「血輪」、「風輪」、「氣輪」、「水輪」、「肉輪」,對應著心、肝、肺、腎、脾五臟。由此看來,眼睛雖小,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卻非常豐富,是瞭解「神」及五臟六腑功能情況的重要器官。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