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健康的窗户。眉目之间,不仅可以传情,还可以传递人体的健康信息。
望诊是看病发先兆
对健康信息的观察,就是“望诊”。关于望诊,历史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那就是扁鹊三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三次见到蔡桓公,发现他的病情从轻到重,最终发展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后来,聪明的扁鹊赶在蔡桓公发病身亡前就逃走了。
这个故事为了突出扁鹊是“神医”,显然对望诊有所夸大。不过有经验的中医通过对病人神色的观察,的确是可以判断出其病情变化的一些特征。古代医家认为,人体外在的生命活动实质上都是内部脏腑活动的结果。当脏腑功能发生障碍或变化时,必然会在人体外部表现出各种征兆。
这一古老的理论也得了现代医学的证实,人体特定部位的颜色变化和相应的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肾病晚期的人往往脸色黯黑,没有光泽;贫血或是大出血的病人往往面色苍白;小孩有蛔虫会在眼白或指甲上出现黄白色斑点等等。
望诊重在望神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个人身体有病,普通人或许只能看出他脸色不好,而专业的中医生却能看出病生在什么地方,有多严重,恢复起来是快还是慢。之所以能做出这些判断,依靠的是对神、色、形、态四个方面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其中神最为关键。
我们看一个人,其高矮、胖瘦、强弱以及精神面貌,都会给你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就是神。它反映的是人体内在脏腑气血的健康程度,大致可分为“得神”与“失神”两种情况。通过对这两种情况的观察,就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健康还是有病以及生病的轻重、病情的发展方向。
如果各脏腑精气充沛,功能完好,就会表现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面色红润光泽、表情自然、反应灵敏等较健康的状况,称为“得神”;反之,脏腑精气耗竭,功能衰微,会表现出言语不清、目光呆滞、面色晦黯无华、表情淡漠、动作失灵甚至呼吸窘迫、肌肉萎缩等情况,称为“失神”。得神者往往病势轻、愈后良好,失神者往往病势重、愈后不良。
望神重在望眼
神虽然是人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但它也有集中和突出表现的地方,那就是眼睛。眼睛虽小,“五脏俱全”,中医认为眼睛是五脏的精气会聚之地,由内而外分可分成五个部分,称为“五轮”。
五轮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而在古时却是一个常用词。例如在《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何九叔看着武大尸首,揭起千秋幡,扯开白绢,用五轮八宝犯着两点神水眼,定睛看时,何九叔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但见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黄,眼无光。”作者写何九叔用“五轮八宝犯着两点神水眼”,为的便是突出他的专业与专注。
具体来说,五轮分别为“血轮”、“风轮”、“气轮”、“水轮”、“肉轮”,对应着心、肝、肺、肾、脾五脏。由此看来,眼睛虽小,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却非常丰富,是了解“神”及五脏六腑功能情况的重要器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