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進民退之爭 關係未來中國何去何從(圖)

 2012-03-10 13: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很多人對什麼事情都不認真,很多知識份子平時口若懸河,關鍵時刻卻鴉雀無聲。「兩會」期間,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講「國進民退」是無稽之談,並且列出了大量數據來證明他的觀點。對此,中國之大卻無人應聲。偏偏安邦是搞公共政策研究的專業機構,有責任加以回應。

李榮融認為,近年民營企業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國有企業。他舉一組數據加以說明:1998-2010年,國有企業戶數佔比從39%下降到現在的4.5%;資產總額佔比從68.8%下降到現在的41.78%;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從52%下降到27.8%;利潤總額佔比從36%下降到27.8%;從業人數原來佔60.5%,但現在是19.2%。李榮融表示,「國有在進,民營也在進,而且民營進得更快。」「沒必要去搞針對論,非要說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矛盾,大家不是敵人。」

李榮融將兩者形容成科比與湖人隊之間的關係,稱兩者都是中國的企業,組成同一支代表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國有企業背後有大量中小企業的支撐,中小企業對應很多業務也來自於國有企業,雙方是彼此合作,同時又良性競爭。李榮融表示,「可以歸結於三句話:經驗共同分享,教訓共同汲取,競爭共同提高。」

應該說,李榮融的態度是「大度的」,但如果對照現實,事實真是「三個共同」那樣,我們現在也用不著組織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援助了。只有中小微活不下去了,才有「援助」一說吧?

實事求是的說,要想用數據來反駁還真不容易,因為國資委顯然佔盡了數據和組織體系的優勢,你想找數據,還真的不好找。沒辦法,只有用數據來解釋數據了。

做企業的都知道,「國進民退」的意思是指國企「做大了」,民營企業「不好做」了。所以「做大與否」是問題的關鍵,不能用企業「戶數」來證明。我們找到的官方數據顯示,中石油的總資產2010年為16565億元,是1998年的3192億元的5.19倍。中石化的總資產在2010年為9854億元,是1999年總資產2762億元的3.57倍。中國移動總資產則從1998年645億元增長12.36倍至2010年的8619億元。僅僅2009年,中石油淨利1030億元,它與中移動1458億元淨利合起來就超過了中國當時500家最大民營企業的利潤。請問有哪家民營企業的資產增長了如此多的幅度?

李榮融的另一個數據比較的是「主營業務」收入,以此衡量國企有些失真。相當多的國企的精華部分實際是在「非主營業務」那一塊。房地產熱的時候,他們搞房地產,「地王」都歸了他們了;電信熱的時候,他們搞電信,朱鎔基總理當時要將他們分家,難度極大;水電熱、能源熱的時候,無論何種「熱」上來,都是國有企業的天下。沒有這種「非主營業務」的熱度,資產增幅從哪裡來?

至於「利潤佔比」的數據,國企則有些不好意思了,這說明國有企業雖然資產龐大,但效率低下。至於就業人數,國企就更沒法跟民企比,撐起社會穩定大局的都是民營企業!

我們認為,還有些數據是要國資委來回答的:銀行貸款中,國有企業的比例有多大?發改委的重點項目國有企業拿了多少?都是誰做的?國有企業連年增長的貪官人數是多少?國有企業負債的增長率和變化率是多少?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為國企辯護的實質就是一句話——反對以改革為藉口搞私有化!但問題是中國的改革過程,就是一個私有化的過程,沒有私有化,中國的很多國有企業早就死光了。計畫經濟的道路走不通,這早已成為歷史結論。

所以,表面上的「國進民退」的爭論,實際卻關係到未來中國何去何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財經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