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深圳、廣州、上海多家陽光私募瞭解到,陽光私募參與股指期貨目前主要目的在於套保,其投資期指的倉位一般不超過10%,而且,為了避免游資的瘋狂炒新,陽光私募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初將以觀望為主、實際參與的概率很小。
「我們參與股指期貨的主要目的是對衝風險,鎖定業績。」深圳一傢俬募掌門人透露,儘管旗下的產品暫時不會參與股指期貨,但他們早就設計好了產品方案:投資股指期貨的上限是倉位的10%,一般不「打滿」,只用10%中的1/3-1/2的資金投資期指,覆蓋持倉資金的50%來對衝風險。據瞭解,該私募在2007年做過四五個月的股指期貨模擬盤操作,在高峰期的1個多月裡,資產從100萬增加到2000多萬元。「但模擬盤和實際操作的做法大有不同,產品還是暫時觀望吧,先拿自己的錢練練手。」
實際上,陽光私募對股指期貨態度謹慎的原因之一是「股指期貨對於市場還是個新鮮東西,沒有實際的業績給投資人看,很難發行產品」。上海一家陽光私募表示,股指期貨的細則還沒有完全出臺,投資者對這一做空工具的實際效果也沒有直觀認識,所以,「還是再等等看」。
廣州一家陽光私募對股指期貨表現出冷淡。「如果我有50億資金,我可能會參與股指期貨,但現在不會考慮。」他解釋說,在極端市場情況下,若來不及減倉時,可以通過股指期貨迅速降低倉位,而市場猛漲時同樣能起到迅速提高倉位的作用,不過他所管理的資金規模不到10億元,股指期貨對業績貢獻度很小。事實上,規模偏小的陽光私募實力較弱,參與股指期貨的「籌碼」不足,這是私募不太熱衷的一個原因。此外,從海外的經驗來看,在有股指期貨的環境下,獲得超額收益主要還是靠精選個股,而股指期貨只是為投資增添了「一碟小菜」,該私募表示,「我更看重股指期貨在穩定業績方面的作用,它只作為輔助投資的手段,一般不考慮用期指做套利。」
由於上述謹慎心態,大部分陽光私募沒有實質性的動作。雖然股指期貨最快上半年就可以入市,但現在還鮮有私募和信託商量修改產品合同的事宜,深圳一位私募表示,如果要修改信託合同,需要經過通知所有客戶、等候監管層審批等流程,時間恐怕趕不上股指期貨的開閘。「與其倉促上陣,不如等股指期貨運行一段時間後再進入。」該私募同時透露,陽光私募雖然靈活,但畢竟是信託資金,「穿鞋的比不上赤腳的」,在股指期貨推出初期,「市場上最瘋狂的肯定是炒權證發起來的那批游資。」
- 關鍵字搜索:
- 國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