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一直在"補貼"西方?

作者:魏城  2009-11-29 18: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前些日子,我翻閱一份英國報紙,看到一幅大照片,畫面是相當於倫敦"王府井"的牛津街的商場購物人流,照片說明稱英國消費者重返商店顯示金融危機可能即將觸底云云,但仔細端詳,我卻發現人流中有許多華人模樣的臉龐,再認真研究,更覺得這些人的穿著打扮像是中國大陸人。

後來,我先後與幾位英國華裔朋友談起此事,他們一口咬定:"沒錯,這些人肯定是從中國大陸來的!"他們還補充說,他們在中國的朋友熟人中,就有許多人借出差或旅遊之機,轉戰倫敦各大商場,為英國經濟走出衰退"做貢獻"。

最近讀了中國財經評論家時寒冰的博客,發現中國消費者也在為美國經濟重歸繁榮"做貢獻"。時寒冰最近去了一趟美國,他在博客中寫道,他在洛杉磯曾經"遇到一群中國去的遊客,購物之多可用瘋狂來形容。在一個賣箱包的商店,幾乎每個從中國去的人都買兩個以上的箱子,因為,他們要裝下所買的商品。他們一邊挑選商品一邊驚詫著:‘這裡的東西怎麼會比國內便宜這麼多?!'我可以聽出他們心中的不平衡。"

至於那些沒有機會公款出國或沒有實力自費旅遊的普通中國人,知道這一事實後可能心裏就會更不平衡了:因為他們只能無奈地接受中國物價的現實。

乍一聽,你會覺得不可思議:儘管如今中國人收入不斷提升,但中國人均GDP畢竟遠遠低於美英等西方富國,怎麼能夠承受比倫敦、洛杉磯還高的物價呢?其實,如果不是我本人今年也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幾個月,因而對北京物價有了親身體會的話,我也不會相信這是個事實。

別的地方我不敢說,僅僅對比一下我長期生活過的北京和倫敦。在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北京至少在"衣"、"住"兩大方面比倫敦貴,至於"行",北京的公共交通費用的確要比倫敦便宜,但在個人購車花銷上,北京卻比倫敦貴得多。

我這裡說的"貴",並不是相對的"貴"(即某商品價格在居民平均收入中所佔的比例),而是絕對的"貴",也就是說,如果英鎊與人民幣目前的兌換率是1:12,那麼,在北京,房價和租房租金(至少在三環以內)、國際名車價格以及正規商場多數中檔以上服裝的價格,即使除以12,也比倫敦貴。

"食"的情況比較複雜,一般而言,北京超市的蔬菜水果、柴米油鹽,如果除以12,要比倫敦便宜,但在相對價格上,則比倫敦貴或不相上下;北京有很多服務於外來打工者的廉價小餐館,無論是絕對價格,還是相對價格,都比倫敦便宜,但稍微上點兒檔次的餐館,相對價格就比倫敦貴,而高檔餐館的價格,絕對價格都比倫敦貴。

更為匪夷所思的是,北京某些日常用品的價格,絕對價格也比倫敦貴。例如,倫敦超市洗髮水的價格通常是一英鎊左右,但北京超市洗髮水通常都要賣15元人民幣以上,名牌洗髮水則在30元人民幣以上。

時寒冰在其博客中如此描述他最近的美國之行:"到美國後才發現,美國除人工服務之外,絕大部分商品的價格(絕對價格)是低於中國的,有些商品的價差之大,有點瞠目結舌。"他對比了中國(大概指他居住的上海)和美國洛杉磯的物價:在中國一套賣3萬元左右的Armani(阿瑪尼)西服,在洛杉磯用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錢就可以買到;寶馬Z4的價格,洛杉磯的廣告上標注的報價為29881美元,中國的價格,聽一位朋友介紹,大致在50萬元--80萬元人民幣之間......

来源: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