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談維權運動的變遷及作用

作者:古原  2006-02-10 18: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每逢春晚都是打造盛世傳奇的時刻,自戀與自大及貫穿始終的諂媚,使得這臺盛世歡歌看似吃了搖頭丸的嬉皮士,舞得不能自拔,不知所謂。

與此同時,螢幕外的維權秀在中國各地不停地上演,當視線從春晚的七彩螢屏轉移到黑色的網路新聞時,相信不少人一時會難以適應這個巨大的落差感。

光是最近的維權看點,就有郭飛雄無懼腹背受敵,重返太石村,再到京城抗議的壯舉;中國青年報《冰點》主編李大同向封殺說「不!」的勇氣;臨沂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衝破黑暗封鎖的智勇行動;貴州畢節的「夜狼」事件;網路寫手李志被雅虎出賣獲刑事件……這些事件,在在都成為國內外自由媒體關注的熱點,他們的信息牽動著不少人的心。

雖然,中國人的維權道路異常曲折,但總結短短几年的維權歷程,卻可以看到維權運動的前途是樂觀的。

一,中國人的維權,從以往寄望於官方權力鬥爭的勝負,轉移到民間的自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大都盼望明君、清官來改變現狀。於是,就有了盼星星,盼月亮,盼來毛澤東讓「中國人民從此站(顫)起來了!」後來,又盼來了鄧小平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反過來則是讓大部分人窮下去)。再後來,又盼來了江、朱的「讓所有的官都『腐』起來」。接著,又盼來了胡、溫的「唬人為本」……盼了半個多世紀,始終沒有盼到真正的明君。在世界民主潮流的衝擊下,人們終於意識到,以君為本的維權,不如以民為本。因此,這幾年來,此起彼伏的維權運動,都以自發的民告官為訴求,而且,有了廢除收容制度的勝利。其他的諸如廢除勞教制度的呼聲,也形成民間與體制內合流的趨勢,使得勞教制度成為眾矢之的,岌岌可危。勞改制度也在海外輿論的譴責聲中,面臨四面楚歌的困境。

二,維權事件從個人到群體,從點到面,星火燎原。據報導,中國每年的集體維權數位元組節攀升,2005年已經增加到8萬7千多起。河北定州征地衝突命案、浙江東陽畫水居民抗環境污染事件、山東臨沂抗野蠻計生事件、廣東番禺太石村罷免村官事件、廣東汕尾東洲村開槍濫殺事件,等等,其中一些維權行動,從活動到運動,從短期走向長期,如臨沂、太石等抗爭,維權者的不屈不撓,至少使得政府在全世界關注的目光中有所顧忌。不敢擔當的政府,轉而動用流氓來對付維權者,使維權人士既要面對官方的淫脅,又要對付貼身的地痞流氓。所幸的是,國內外的支持者為那些深陷重圍的勇士如郭飛雄、高智晟等,正發起聲勢浩大的接力絕食抗暴活動,這對保護維權者不啻是個沒辦法中的辦法。

三,維權活動從主要爭取話語權,擴展到挑戰眾多不合理的制度,諸如戶口制度、城鄉差別制度,以及醫療、教育、環境等等不合理的制度。人們從切身的生存權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又從話語權中,探索到更多的生存權。

四,精英加入草根,兩者結盟共同維權的格局形成。這種格局的維權,比起以往的草根維權缺乏理性、精英維權缺乏陣地,是個巨大的進步。經歷過實戰及理論的磨礪,不少維權人士,應該升級為「維權家」了。

五,維權活動藉助網路以及海外媒體的報導,取得巨大效應,為維權帶來不少幫助。強大的輿論壓力,給鎮壓維權活動的權力部門,也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得他們有所收斂。

總之,維權意識的覺醒,是維權勝利的基礎。與其被三個代表,不如自己代表自己;與其期盼執政為民,不如爭取還政於民。還有,維權不以東方式的自虐或虐他行為作為手段,採取雙贏的策略,才是上上之策。這樣,維權才能達到「等貴去賤、均富去貧」這個最原始而又最理想的目標。

《觀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