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粗鄙化的当代大众的文化菜单

 2004-04-09 17: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如果让我们鉴定一下当代大众的文化菜单,我看基本是快餐式的,消费性的,粗鄙化的,而且带着很大的商品的制作性。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文化菜单,各不相同。远的不说,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每一天的文化菜单基本都是由这几种文化食品组成的:语录歌、收音机里的样板戏、忠字舞、革命连环画、宣传画,《春苗》和《半夜鸡叫》一类的电影。对于识文断字的人还有额外的一道精神大餐 《金光大道》。由这种菜单喂养的一代人,自然都是惟命是从,缺乏个性与自我,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代。
  比起那个时代,当代人进了天堂。古今中外,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光十色,天天能把人们埋在文化里。可是眼瞧着文化食品堆积如山,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怎样?
  我们先要弄明白当代人文化食品是哪里来的?当代大众的文化食品主要来自两个巨型的“供应商”:一是报纸,一是电视。全是媒体。当然还有网络,这要放在后边另说。
  媒体称霸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媒体极快乃至同步地获知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信息、知识与文化有了最通便、最广泛的传播渠道。当代人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天下大事、经济信息、社会众生、科技发明、医疗保健直到生活购物,几乎无所不知。至于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歌呀、舞呀、电影呀、曲艺呀、故事小说呀,媒体上全有。如果看小说费劲,还能把它改编成电视剧,赏心悦目地捧给你瞧。应该说,当今是媒体指导生活的时代,也是媒体文化的时代。当代人文化菜单上的主菜是媒体给你的。
  那么媒体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首先你得明白,媒体是企业,它得赚钱养活自己,还得和同行竞争,那么它就必须有卖点。对于媒体来说,一切意外的、刺激的、新奇的、有趣的和独家的都是它的卖点;媒体的内容不崇尚永久性,只追求“当天的效应”。当然是愈刺激、愈新奇愈好!媒体文化与生俱来地带着媒体这些特征。因此说,媒体文化是商业化的、快餐性的、一次性的、消费性的。
  故而,我们也就用不着去责怪报纸上的社会新闻偏偏去寻奇说怪,埋怨电视剧故弄玄虚,谴责明星做秀和节目制作人炒作。媒体不能被动地等待知音,而必须主动地去招徕看客。倘若不去起哄、炒作、造势,不温不火,没人来看,谁还会在媒体上做广告,媒体怎么活?
  但是反过来我们的脑袋还得清醒,这种媒体文化到底有多少文化养分?
  进一步说,在这种光怪陆离的媒体文化的菜单里,你会发现最常见的两样“看家菜”:一是名人,一是时尚。这两样都是媒体卖点中的卖点。
  先说名人。名人(包括各类明星和公众人物)本来就是大众关注的人物。于是名人们的行踪、轶闻、笑话、结婚、离婚、再婚、绯闻、出丑、出事等等,自然都为媒体所关注,所聚焦。媒体还要设法包装、炒作、升温名人,只有把名人哄抬得貌似伟人,他们摔掉门牙才能成为一条勾人的新闻。媒体时代是名人的时代,因为只有媒体才能够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名人来。古代的名人靠的是“功夫在诗中”,现代的名人靠的是“功夫在诗外”。也许有些聪明人悟得此道,才使劲儿伸长脖子在媒体中探头探脑;还不断地“生事”,给好事的媒体送上“猛料”,以此赚得名气。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名人阵。没有人会去追究这些名人到底有几个货真价实。因为今天的名人只不过是一种社会看点,一种消费或消遣而已。
  再说时尚。历史上的时尚是一种流行的风尚。比如唐代女人尚胖,或尚穿胡装,或尚骑射,但后边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商品化时代,时尚却是无由而生,一哄而起,一天一尚,层出不穷。而且几乎无论什么都有时尚。比如流行一时的什么发型、衣装、背包、鞋子、手机、手链、饰物、玩物,都可以进入时尚之列。而且不单是随身物品。从生活方式、度假方式、娱乐方式,都随时会有一种新时尚冒出来。时尚是一种时髦,一种新潮。时髦和新潮都有很大诱惑力。媒体自然要拿它炒作,作为自己的卖点。但时尚与名人不一样。名人是媒体制造的,时尚是商家制造的。营造时尚,是当今市场最主要的商业策划;一种时尚的营造成功,会创造出一个多么巨大的商机!有时,名人和时尚还可以联手,比如贝肯鲍尔的发型和张曼玉的旗袍等等。一旦时尚由名人领衔,就一定有人大发其财。也许你会批评时尚是泯灭个性的。你指责时尚是一种追随,一种趋同,反而失掉了自己。但时尚无法反对掉。它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因为时尚是一种最强有力的市场激素。
  当然,除此之外,当代人还会从媒体之外获得文化食品。比如偶而去看一场电影,买几本书或杂志。
  但是,我国电影在好莱坞称霸的电影市场已经很难分一勺羹。而那种美国人的影片除去极少数如《辛德勒名单》之外,大多影片看到底不过是幼稚的故事加上高科技的大制作,没有多少思想与艺术含量,基本上是卖钱的商品。谈到图书,大众难免又会掉入商家的“畅销书排行榜”的迷阵中。畅销书也是一种变相的时尚。不过我们应该承认,如今严肃的纯文学基本上是在作家自己的圈子里转来转去,相互阅读,相互看好,失去了起码的社会影响。不是作家专业化,而是文学专业化。它们已经被当代人的文化菜单排除在外了。
  如果让我们鉴定一下当代大众的文化菜单,我看基本是快餐式的,消费性的,粗鄙化的,而且带着很大的商品的制作性。可以说,当代人的文化食品不是纯自然的绿色食品,而是一种商品性的制品。我感觉,我们就像产业化喂养的鸡鸭和鱼虾一样。我们天天用这种食品把肚子塞得鼓鼓的。但我们肚子里的这些乱糟糟的货色,最多只能在电视大赛上应付那种说“是”或“不是”的知识问答。精神里没有多少真正的东西。
  当然除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任何时代的文化菜单都不是由谁开出的。它是供需双方不断“磨合”的结果。但我们是否看到市场在悄悄地把它的非文化和纯盈利的意图有力地注入进去,并渐渐成为一种新的精神统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