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这个搞的别人连硕士都不能带的学者似乎有点建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些名气,若抛弃意识形态的因素,的确是一个牛B的人,而且听一些人讲,他讲课也有一手,倘若是大一的学生或者没有判别力的人绝对给唬得一愣一愣,然后对伟大的革命事业充满激情和向往。对于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是佩服的,尽管他的观点和我格格不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者,批着一副俨然君子的外衣,背地里搞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他与Q教授的政见是对立的,于是为了搞垮对方,就派小人暗中跟随,把Q教授在课堂、讲座里的某些反对***的话语记录下来,然后上报,以取悦于***。保守一点说,可能该学者对****抱有崇高的信仰,可能希望他的信仰不要被Q教授之流搞垮了。说白了,就是人品恶劣,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和被某些调皮的人认为是荒唐的理论,背地里使绊子、挖墙脚,手段卑鄙、下流、无耻。
我对做学问的态度是宽容的,也希望大家都宽容。对社会问题容许有不同的见解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观点,这样才是学术自由的表现。但是,对于问题的争论,必须要摆在桌面上。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谈,也可以脸红脖子粗地辩论,甚至我这个人允许你在和我辩论的时候骂我傻B。但是前提是正面交锋。背地里耍阴招,用见不得人的手段让对方败在自己脚下,只能说明心虚、龌龊,其实失败的人只能是自己。
学术的自由依赖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自由民主的制度,否则只能是空谈,自然也会滋生这样的畸形的学术人。说他是人品问题还说的轻了,应该是人格的分裂,对于自己见解不同的人或事都咬牙切齿。记得这位学者曾在某大学对学生做过讲演,从头至尾将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什么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呢?除了国际环境,就是《读书》、《书屋》、《天涯》、《东方》、《随笔》、《南方周末》和一些公共制度分析研究类的书籍、报刊了。我实在不明白这样一些书籍怎么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影响,是不是把这些报刊书籍全都烧了、停刊,让社会只有一种声音,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呵呵,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么的脆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凡与我们的大政方针有“误导”作用的思想言论都该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有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