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清零」政策創傷經濟 IMF料GDP放緩至3%(圖)

 2022-01-21 21: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政府應對疫情的「清零」政策正在影響著經濟
香港政府應對疫情的「清零」政策正在影響著經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香港政府應對疫情的「清零」政策正在影響著經濟,人才和外資都在撤出香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預期,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GDP)會放緩至3%,較去年低3.4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示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上月完成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定期訪問,1月20日發表初步評估總結。IMF指出,預期香港經濟今年會有3%的增長,但各個經濟環節的復甦步伐並不一致,私人消費會有滯後,部分原因與應對疫情實施的「清零」政策有關,例如,旅遊業和接觸密集型行業將持續受壓。

IMF建議,香港政府財政支持應更具針對性,如向低收入家庭增發消費券和建立失業援助制度。

通貨膨脹(通脹)方面,香港政府統計處1月20日公布,反映通脹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由11月的1.8%升至12月的2.4%,略低於預期的2.5%。全年計算,香港去年的通脹率為1.6%。而IMF報告則預期,CPI會逐步回升至約2%。

IMF的報告還提示了金融方面的風險,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帶來的衝擊。

針對IMF的報告,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港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最新經濟狀況,以維護金融穩定和促進平衡、包容及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去年8月香港政府上調印花稅率0.03個百分點至0.13%開源,已引起證券業批評影響市場交投量。

據法廣RFI和《明報》報導,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一旦開徵新稅項,難免影響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以資本增值稅為例,美股市場雖有此稅項,但卻沒有香港已有的交易印花稅,香港開徵增值稅,可能有後遺症;另外,增收股息稅則會減低國際投資者購買本地收息股的吸引力,凡此均須考慮。

香港應對疫情的「清零」政策傷經濟

Omicron在全球範圍內再次引發焦慮,導致一些國家發布旅行禁令,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大陸仍堅持極其嚴厲的清零政策。即哪怕只是出現了一個感染病例,一個小區、乃至一個城市就會被全面封鎖。而且,香港緊隨中國大陸政策,仍然是少數堅持對任何感染病例採取清零政策的地方。

特別是近期,香港政府為了達到「清零」目標,把社交距離措施延長至中國黃曆新年期間,引起不少港人和多個行業強烈反彈。輿論批評港府無視疫情發展,把政治考慮凌駕於醫學,和國際主流背道而馳。

據美國之音1月20日報導,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原助理教授黃偉國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所謂「清零」並沒有足夠醫學理據支持。「透過控制疫情管控人民的資訊與行動,透過所謂封小區讓地方幹部、官員有事可幹。這種控制從官方口中是必須的,但是管控本身存在反效果:當局越是控制,居民越不匯報疫情。他們擔心匯報後會‘人間蒸發’。這反而導致疫情有較大機會惡化。」

香港曾經被認為是對全球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如今,許多專業人士卻迴避香港,雖然一些公司提供的薪酬待遇在業內屬於高水準,但人才仍然被港府的防疫政策趕出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企業商會已經多次警告,香港嚴格的防疫政策可能造成香港的人才和投資流失。現在人力資源人士和搬遷公司說,人才正在外流。

對於美國、日本企業撤出香港,熟悉中國政治的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教授馮崇義此前對自由亞洲電臺分析指出,因為美國及日本明確地將中共看成對手,尤其是美國商務部已對在香港的營商者發出警告。

馮崇義說:「一旦實施《香港國安法》,一國兩制已經不存在。原來香港的特別關稅也正在消失,已經沒有優勢,所以日本和美國是根據國家法律的政策,評估他們的商業風險,在香港太高,所以撤離。」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商會警告,隨著收緊防疫限制,或出現一波西方企業高層出走潮。自全球爆發疫情以來,企業高層及家人進出中國一直極為困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