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七十歲還能在芝麻上寫楷書的清代書法家(圖)

作者:戴東尼  2021-11-06 11: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清代中期,善書的人眾多,其中有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四人書法享譽大江南北,在當時他們四人並稱「翁、劉、梁、王」。

翁方綱(1733-1818)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字正三,號覃溪,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晚年得到蘇軾書《天際烏雲帖》,因此又號蘇齋。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他長於考證金石,富藏書。對書畫、金石、譜錄、詩詞等藝皆精,其書法尤名震一時。書學歐陽詢、虞世南,謹守法度,尤善隸書。善賞鑒,對著名碑帖考證題跋甚多。著有《粵東金石略》《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詩文集》《小石帆亭著錄》等。

清代方叡頤著的《夢園叢說》記載,翁方綱能在一粒芝麻上寫字。每過一歲,翁方綱必在一粒芝麻上寫下四個楷字,五十歲後寫「萬壽無疆」,六十歲後寫「天子萬年」,至七十歲後則變成「天下太平」。最後一年元旦時,寫到第七粒時,眼睛因疲勞看不清東西了,他感嘆地說:「吾其衰也!」不久便去世了。

翁方綱學識廣博,書法主要學習唐楷,對顏真卿,虞世南和歐陽詢以及唐人寫經、漢隸都下過很大的功夫,功於歐陽詢的《化度寺碑》。他的行書是典型的傳統帖學風格,主要學習米芾、董其昌及顏真卿。他的行書作品中往往溫潤豐厚濃墨與纖細的游絲形成強烈的對比,連貫柔和,不急不躁,循規蹈矩,不失大家風範。

翁方綱學書強調筆筆有來歷,包世臣《藝舟雙楫》記載了一個他與劉墉互評的故事:「乾隆間,都下言書推劉諸城(指劉墉)、翁宛平(指翁方綱)兩家。戈先舟學士,宛平之婿而諸城之門人也。嘗質諸城書詣宛平,宛平曰:『問汝師那一筆是古人』。學士以告諸城,諸城曰:『我自成我書耳,問汝岳翁哪一筆是自己。』」由此可見翁方綱的學書態度之嚴謹。翁方綱的復古,尊唐崇宋,特別推崇黃庭堅。他認為,「宋詩妙境在實處」,所謂「史家文苑接儒林,上下分明鑒古今。一代詞章配經術,不然何處覓母音?」

這件翁方綱的作品,在運筆用墨過程中,粗細、行止有節奏感。整幅作品用筆以圓潤輕柔為主,沒有絲毫方剛急躁的火氣,從柔潤流暢的筆意中,可推想作者書寫時靈活的用腕。綜觀此作品,墨色濃厚,筆劃豐滿,運筆沉酣,筋勁骨健,妙得神韻,是他的精品之一。

翁方綱在北京任職期間位高望重,很容易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對世俗的塵囂已感膩味。他曾遊陶然亭,並為陶然亭撰寫過「煙藏古寺無人到,榻倚深堂有月來」的楹聯,描寫古時陶然亭的景致。他以「無人」與「有月」的對比手法,顯現了庵堂的幽深絕世,蘊含著超凡脫俗的韻味。上聯寫白天的清靜,古寺被煙霧籠罩,無人到此。下聯寫夜晚的安謐,深堂處於樹林之中,只有明月照映進來。發現城內竟有這「無人」「有月」的古寺,真像進入世外桃源,書寫此聯表達了翁方綱嚮往隱居生活的心情。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