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痛經是青春期女性常見的婦科疾患。
婦女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痛至昏厥者,稱為痛經,若沒有其他的異常,稱為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青春期女性常見的婦科疾患,發病率達30~50%,其中大約10%的患者疼痛比較嚴重。
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證併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宋代《婦人良方大全・調經門》列出了治療痛經方〈溫經湯〉:「均責之風冷之氣客於胞絡,損傷衝任之脈」所致。還有先天稟賦不足,後天風冷、寒溼、氣滯瘀阻胞宮等,都有關係。
痛經多於經水初潮後即發生,或經行1~2年或數年後發作。按《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女性生殖發育過程來分析,此期正應是腎氣盛,天癸至的時期,所以這一時期發生週期性的與月經有關的腹痛,必與腎氣、天癸有關。《聖濟總錄・室女月水來腹痛》中說:「室女月水來腹痛者,以天癸初至,營衛未和,心神不寧,間為寒氣所客,其血與氣不流利,致令月經結搏於臍腹間,如刺疼痛。」反映了天癸營衛氣血不足,寒氣與血瘀相結而成為痛經。《景岳全書・婦人規》亦云:「凡婦人經行作痛,夾虛者多,全實者少,……」表明痛經本虛標實,虛者在於腎,腎氣的不足,癸水的不充,然腎氣、天癸的不足,也會影響到營衛的氣血和暢,從而氣滯血瘀而痛經。其他還有瘀滯寒凝、鬱火等等因素。
1、瘀滯:在腎虛的前提下,不通則痛。氣血不通,絡脈失疏是瘀滯疼痛的病變所在。
2、寒凝:或經冒雨受寒,涉水游泳,或貪食生冷,或久居溼地,使寒溼客於衝任,入侵胞宮,運行滯阻,不通則痛。如《傅青主女科》:「經水將來臍下先疼痛」為寒溼在作怪。
3、鬱火:肝鬱氣滯,鬱而化火,鬱則氣滯瘀阻。
痛經的臨床表現,以小腹疼痛為主症。
臨床表現,以小腹疼痛為主症。一般發在經期前一二日,或行經第一天,隨後即逐漸減輕至消失,偶有延緩至經淨或於經淨後始發生疼痛者。疼痛程度有輕有重,劇烈疼痛常歷時約半小時至2小時,繼而為陣發性中等疼痛,約12~24小時,漸漸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亦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作痛。嚴重者可出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