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能否幫助人們更少抽煙,沒有數據和明確證據。(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9年11月9日訊】剛需的往往都是好生意。但到底什麼是剛需?做一個小測試:你就看拿掉它,會不會影響人的生存,會不會引發擔心和焦慮。
比如,吃不了飯,上不了學,治不了病,這些都是。拿掉它們,馬上焦慮,馬上恐懼。於是,乖乖掏錢出來付「生存稅」。你會為這些東西付費,不僅是因為能直接延續生存,更重要的是,它能滿足你的「生存感」。
可是,拿掉吸菸,不影響生存。人並不是生下來就需要吸菸的,反而不吸菸會讓人更加的健康。所以,僅從以上生存邏輯,戒菸應該是好生意,但吸菸不是這個邏輯。
找點精準卻遭遇翻車
電子煙,從戒菸切入,找點非常精準,堪稱手術刀。然而一刀下去,沒想到出事故了。
電子煙宣稱,吸菸導致的健康問題,源於焦油在燃燒的時候,會大量析出致癌物質。於是認為,只要排除了焦油燃燒這個環節,不就萬事大吉了嘛。
於是電子煙,生動營銷了一個「霧化」的概念,在海外,抽電子煙被叫做「vaping」,在措辭上,它想在一開始就與抽煙「smoking」做出區別。
可是恰恰就是這個細微的舉動,埋下了深深的伏筆。電子煙的煙彈和煙油,一個新興行業,沒有技術門檻,行業極為分散,也沒有任何的標準和監管,導致煙油品類和成分極為不明,由於霧化的溫度難以精確控制,在不明成分+隨機溫度的條件下,電子煙已經被證明會一定概率析出致癌物質。
由此,電子煙能否幫助人們更少抽煙,沒有數據和明確證據,但是它和一系列新發病例和癌症之間的高度相關性,是已經得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梅奧診所的相關研究報告證實的。
費曼的認知技巧
著名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分享過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技巧:「一個東西名字叫什麼根本不重要,關鍵的核心是,它到底是什麼」。你管一隻貓的尾巴叫做腿,並不改變它依然還是尾巴這一事實。在我們的教育和真正的現實中,我們常常把二者搞反,牢牢記住了它叫什麼,但卻完全忽視了它到底是什麼。
成功的投資最重要的,不是熟記各種風口概念,而是一眼看到事物本質的能力。回歸到事物的本質,無論電子煙叫什麼名字,它的本質就是煙。煙的本質,就是一種提供快感會帶來健康隱患的上癮物質。所有能夠提供快感威脅健康的上癮物質,出於對公眾的保護,都完全應該得到同樣的監管,不論它叫什麼名字。
巴菲特為什麼不賺菸草的錢?
有人做過統計,上個世紀美國的大公司中,最賺錢的公司叫做菲利普莫里斯。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萬寶路香菸,沒有人陌生,而這家公司就是萬寶路的母公司。
記得曾經有人問過巴菲特這個問題,菸草生意這麼賺錢,你怎麼看菸草生意。巴菲特回答:我們當然知道它賺錢,但是我們不投資。
既然All cash is equal(每一塊錢都一樣),那為什麼飲料的錢能賺,菸草的錢巴菲特就不去賺呢?而且巴菲特自己算過賬,一根香菸的售價是製造成本的100倍。而且這種東西會上癮,上癮的同時會對產品和品牌同時產生忠誠度。這麼聽來,妥妥的好生意,不去投資,是不是傻?
其實真實的答案是,巴菲特絕對要賺錢,但他要賺的是大錢。真正的大錢是能長期一直賺的錢。巴菲特知道菸草能賺錢,但是當他意識到菸草會威脅全人類健康問題時,就果斷放棄了投資,一個會長期威脅健康的生意,很難成為長期持續盈利的偉大企業。(在這,多說一句,知行合一體現為,巴菲特投資可樂,他同時每天自己喝好幾罐可樂;他不去投菸草,自己也不抽煙。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我們自己做的飯,我們自己也吃。這也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價值觀)
吸菸率呈現全球下降趨勢
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的研究報告顯示:戒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共衛生行動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的數據顯示,吸菸率處在過去十年中的最低水平。而中國的數據能看到,2018年中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
看了這些數據,你會長抒一口氣:時代變了!在上個世紀,人人都認為會永遠賺錢的菸草生意,如今已經被一輪席捲全球的健康革命所改變,而被認為會永遠賺錢的菲利普莫里斯,它最近十幾年的財報,不僅沒有增長,而且基本上隨著全球吸菸率的降低,生意處於衰退之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