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能否帮助人们更少抽烟,没有数据和明确证据。(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9年11月9日讯】刚需的往往都是好生意。但到底什么是刚需?做一个小测试:你就看拿掉它,会不会影响人的生存,会不会引发担心和焦虑。
比如,吃不了饭,上不了学,治不了病,这些都是。拿掉它们,马上焦虑,马上恐惧。于是,乖乖掏钱出来付“生存税”。你会为这些东西付费,不仅是因为能直接延续生存,更重要的是,它能满足你的“生存感”。
可是,拿掉吸烟,不影响生存。人并不是生下来就需要吸烟的,反而不吸烟会让人更加的健康。所以,仅从以上生存逻辑,戒烟应该是好生意,但吸烟不是这个逻辑。
找点精准却遭遇翻车
电子烟,从戒烟切入,找点非常精准,堪称手术刀。然而一刀下去,没想到出事故了。
电子烟宣称,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源于焦油在燃烧的时候,会大量析出致癌物质。于是认为,只要排除了焦油燃烧这个环节,不就万事大吉了嘛。
于是电子烟,生动营销了一个“雾化”的概念,在海外,抽电子烟被叫做“vaping”,在措辞上,它想在一开始就与抽烟“smoking”做出区别。
可是恰恰就是这个细微的举动,埋下了深深的伏笔。电子烟的烟弹和烟油,一个新兴行业,没有技术门槛,行业极为分散,也没有任何的标准和监管,导致烟油品类和成分极为不明,由于雾化的温度难以精确控制,在不明成分+随机温度的条件下,电子烟已经被证明会一定概率析出致癌物质。
由此,电子烟能否帮助人们更少抽烟,没有数据和明确证据,但是它和一系列新发病例和癌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是已经得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梅奥诊所的相关研究报告证实的。
费曼的认知技巧
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分享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技巧:“一个东西名字叫什么根本不重要,关键的核心是,它到底是什么”。你管一只猫的尾巴叫做腿,并不改变它依然还是尾巴这一事实。在我们的教育和真正的现实中,我们常常把二者搞反,牢牢记住了它叫什么,但却完全忽视了它到底是什么。
成功的投资最重要的,不是熟记各种风口概念,而是一眼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回归到事物的本质,无论电子烟叫什么名字,它的本质就是烟。烟的本质,就是一种提供快感会带来健康隐患的上瘾物质。所有能够提供快感威胁健康的上瘾物质,出于对公众的保护,都完全应该得到同样的监管,不论它叫什么名字。
巴菲特为什么不赚烟草的钱?
有人做过统计,上个世纪美国的大公司中,最赚钱的公司叫做菲利普莫里斯。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是万宝路香烟,没有人陌生,而这家公司就是万宝路的母公司。
记得曾经有人问过巴菲特这个问题,烟草生意这么赚钱,你怎么看烟草生意。巴菲特回答:我们当然知道它赚钱,但是我们不投资。
既然All cash is equal(每一块钱都一样),那为什么饮料的钱能赚,烟草的钱巴菲特就不去赚呢?而且巴菲特自己算过账,一根香烟的售价是制造成本的100倍。而且这种东西会上瘾,上瘾的同时会对产品和品牌同时产生忠诚度。这么听来,妥妥的好生意,不去投资,是不是傻?
其实真实的答案是,巴菲特绝对要赚钱,但他要赚的是大钱。真正的大钱是能长期一直赚的钱。巴菲特知道烟草能赚钱,但是当他意识到烟草会威胁全人类健康问题时,就果断放弃了投资,一个会长期威胁健康的生意,很难成为长期持续盈利的伟大企业。(在这,多说一句,知行合一体现为,巴菲特投资可乐,他同时每天自己喝好几罐可乐;他不去投烟草,自己也不抽烟。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我们自己做的饭,我们自己也吃。这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吸烟率呈现全球下降趋势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报告显示:戒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共卫生行动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近期的数据显示,吸烟率处在过去十年中的最低水平。而中国的数据能看到,2018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
看了这些数据,你会长抒一口气:时代变了!在上个世纪,人人都认为会永远赚钱的烟草生意,如今已经被一轮席卷全球的健康革命所改变,而被认为会永远赚钱的菲利普莫里斯,它最近十几年的财报,不仅没有增长,而且基本上随着全球吸烟率的降低,生意处于衰退之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