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撥開迷霧看電子菸(圖)

 2019-09-18 10: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撥開迷霧看電子菸
撥開迷霧,窺電子菸真容。(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電子菸是近年興起的新形態菸品,在全球吸菸人口逐漸下降時,以科技、時尚之姿問世,不到幾年,就擄獲大量使用者,且影響力持續上升。根據統計,電子菸和相關產品在全球銷售額從5年前的42億美元,至今增至226億美元。

電子菸分為加熱菸和電子煙

電子菸可分為加熱式菸品跟電子煙兩種。加熱式菸品運用晶片控溫原理快速加熱、蒸出俗稱為「菸彈」的菸草柱裡的尼古丁。菸草柱的組成就是菸草、濾嘴,幾乎可將加熱菸等同傳統菸品來看。

而電子煙則是利用電子霧化器,加熱基底是甘油、丙二醇的菸油,產生可吸入的蒸氣煙霧。菸油中有的含濃度不一的尼古丁,有的不含。

菸油也常被稱為電子果汁(e-juice),因為業者常會在裡面添加水果、薄荷、巧克力、焦糖、甚至珍珠奶茶、中藥等多種香料,讓它產生不同香氣與味道。

電子菸究竟該用「菸」還是「煙」

有人認為電子煙並無菸草,不應用菸,也有人認為他就是一種新興菸品,一樣是「菸」。

本文採取目前公眾常用法,以「電子煙」指稱加熱煙油的產品。「電子菸」則泛指各種產品時。

撥開6大迷霧 窺電子菸真容

有人認為,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品,比傳統紙菸害處稍少,且抽起來無味、不留菸灰,對他人影響更小;也有人指出,低劑量或不含尼古丁的菸油,可以做為戒菸的輔助工具。

但,都是真的嗎?以下是六個常見說法,一起來釐清。

電子菸 撥開迷霧窺真容
撥開迷霧,窺電子菸真容。(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pixabay)

1、電子煙、加熱菸產生的有害物質比紙菸少?

比起直接燃燒,無論是電子加熱或霧化,確實可避免焦油的產生。焦油一直被認為是造成吸菸者慢性肺阻塞、罹患口腔癌、肺癌的最大元兇。不過,包括日、韓、德國的研究都已發現,加熱式菸品中,也同樣有焦油產生,甚至更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聲明,目前並無任何研究可證明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品有助減少如肺癌或心臟病等相關疾病的罹患率。

2、電子煙無菸草,甚至有些不含尼古丁,對健康的危害相對少?

理論上是,但也沒想像的那麼少。因為,菸品的有害物質不是只有尼古丁。

歐盟市場研究發現,一根電子煙內的化學物質就含有171種,其中41種為有害物質,有些甚至是致癌物質。

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較傳統菸與電子煙的戒菸使用者,電子煙使用者有較高比率出現嚴重呼吸道副作用與潛在性的哮喘風險。

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內的一些研究更指出,電子煙的菸油會傷害人體血管細胞,引發心血管疾病。

3、抽電子煙,攝取到尼古丁的量比傳統菸品低?

不一定。市面上的菸油,有些尼古丁含量其實非常高。以英國研究為例,電子煙每1cc菸油中含有18毫克的尼古丁,而一根傳統菸只含0.5毫克尼古丁,「抽1cc菸油,進到體內的尼古丁含量比一包菸還多。」

此外,菸油中所添加的尼古丁,主要是尼古丁鹽(傳統紙菸為游離尼古丁),這種形式的尼古丁被科學家認為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4. 電子煙比較不容易上癮?

可能更容易上癮。因為電子煙的尼古丁是合成或提煉,可更快速被血液吸收進入腦內,讓代償電路一下亮起來,增加多巴胺分泌,令人感覺愉悅,這會讓人想一再嘗試,增加上癮機會。

至於說不含尼古丁的菸油,確實不會造成生理成癮。但根據過去國健署抽查,市面上的菸油產品中,有8成含有尼古丁。

5、電子菸不會有二手菸的問題?

還是會,只是比傳統紙菸少些。

電子煙抽起來無傳統菸臭味,但研究發現,暴露在二手電子煙中,也可在尿液中可測得尼古丁代謝物,最高達13倍。

至於加熱式菸品就更不用說了。日本研究顯示,被動曝露在加熱式菸品中的人,有將近五分之一會出現喉嚨痛、眼睛疼痛或身體不適的抱怨。

事實上,電子煙及加熱菸也都含有PM2.5,吸一根菸產生的PM2.5,就已超過標準含量,而且也會將尼古丁殘留在桌子、窗戶、桌面及盤子上,造成三手菸的污染。

6、電子菸有助戒菸?

有爭議。研究發現,抽電子菸不但對戒菸無效,還可能讓使用者成為紙菸、電子菸的多重使用者,無論呼吸道疾病或心肌梗塞,皆高於單一菸品使用者。

美國研究則發現,7成的電子菸使用者仍然無法放棄傳統菸品。

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電子菸可能會愈來愈普遍。但是,不管哪種菸,總歸一句話:能不吸就不吸,能少碰就少碰。健康又省錢!

責任編輯: 肖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