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7月22日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宣布自7月4日起,對韓國出口關鍵技術的材料施加限制,並由此引發科技產業鏈大面積猜想,最主流的觀點是:兩個國家正在布局未來5G產業鏈,是最根本、最致命的科技利益之爭,包含半導體晶元、顯示器和電池能源等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韓日科技都會被放到一起討論,兩個國家在半導體、顯示器以及智能終端方面都有所建樹,他們也都和美國保持著非常「曖昧」的關係,但顯然,韓國因擁有三星、LG等熱門企業,合作夥伴又是蘋果之類的產業鏈明星,在整體感覺上領先日本一籌,況且,自從21世紀以來,日本的科技企業紛紛陷入財務困境,索尼和愛立信分手,直接退出手機終端領域,而百年企業夏普則被郭台銘巧取豪奪地收購,代工大王曾經在內部股東會議上說:年輕人想創業,沒有錢,可以來找我;沒有技術,那就去日本,那裡到處都是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科技企業,卻有著大量的專利和技術。
兩相對比,全世界人民都相信,日本在未來的5G戰爭中,會全面落後於韓國,但問題在於,自從國際化分工之後,科技產業鏈早就突破地域、國家、民族之間的藩籬,平心而論,「韓國、日本科技戰」的說法並不準確,畢竟,三星、LG等企業有很多原材料都要從日本進口,從這個角度講,大家更像是「一榮俱榮」的關係,而中國作為他們的近鄰,同樣渴望增加話語權,或許,誰勝誰負根本不重要,我們更應思考「見賢思齊」。
一榮俱榮,韓國和日本有什麼剪不斷的聯繫?
談到韓國科技,就繞不開三星集團,他們簡直是科技產業鏈上的一個奇蹟,不僅產品種類全,而且品質都能保持世界前三,包括晶元、顯示器、電池、攝像頭、振動器,任何企業但凡能把其中的一項做好,就足以成為「響噹噹」的大企業,但三星卻能把他們都做好,而且供貨給全宇宙最嚴苛的客戶——蘋果。
全球科技產業鏈上的一個奇蹟——韓國三星集團(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現在,三星於OLED面板產業鏈上獨步天下,佔據93.3%的產能,前一陣子,還向蘋果抱怨訂單不足,要求其賠償自己的損失,或許,也就只有三星敢和蘋果叫囂,換做是富士康、上海昌碩之類的代工商,蘋果早就給他們倆「耳光」了。
話題回到三星OLED面板,他們之所以能順利獨步天下,正在於可以搞到OLED面板的專業蒸鍍機。蒸鍍機供應商Tokki公司曾經一度瀕臨破產,三星在其最艱難時刻,給Tokki送去救命訂單,為了感謝三星的幫助,Tokki把自己的產品全部供給三星,不巧的是,Tokki公司已經被日本佳能(Canon)收購。
可以說,蒸鍍機之於OLED面板,就好像光刻機之於晶元製造,兩種產品都是製造過程中絕對核心的工具,同時產能都不高,而且類似的關係,在韓國和日本之間比比皆是,如韓國是半導體晶元的龍頭,但製程中所需要的抗腐蝕劑則大都來自日本;韓國在柔性面板上領先全球,但生產中需要的聚酰亞胺又要依靠日本。
總之,如果把整個科技產業鏈比作一棟漂亮的大樓,那麼,韓國、美國的企業就是金字招牌、霓虹燈之類的,非常地熠熠生輝,而日本企業則更像電纜、水泥管道等等,在沉默中支撐著整個大樓的運轉,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電纜、水泥管的作用比之招牌、霓虹之類的要大很多,事實上,日本企業就是依靠自己在「基礎材料」領域的技術,一直默默地把持著產業鏈的咽喉,又能在悄無聲息之間斷掉「明星企業」之命脈。
見賢思齊,中國可以向韓日科技學點什麼?
古代的中國非常驕傲,直到晚清時代,都自詡是「世界核心」,給其他國家以南蠻、北夷、西厥、東突等蔑稱,即便是鴉片戰爭讓清朝人見識到工業革命的厲害,旗人作為統治者依舊拉不下臉來,提出的政策也叫什麼:「師夷長技以制夷」,意思是:世界的核心也可以學習低等民族的技能,再反過來約束他們。之所以要翻出這些口號,正是因為當時社會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的禁錮,但常常為了面子,而丟掉「進步和追趕」的機會。事實上,直到現代,很多中國人還會因莫須有的民族感情,錯失掉很好的機會。
面對韓國和日本的科技戰爭以及發展歷史,中國大可不必以「幸災樂禍」的角度看待之,更重要的是,韓國、日本的發展模式已經被證明可以取得成功,中國想要趕超,必須要沉下心來、放低姿態,如韓國和日本一樣,當一段時間的「孫子」。
平心而論,韓國、日本科技的崛起,都離不開美國的照顧,顯然,依中國在現代的世界地位,應該是沒有機會,也拿不到來自美利堅的支持,我們更需要一些本質的東西。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工業體系遭遇重創,企業幾乎陷入癱瘓,但卻因主動投降協議而保留下「重建企業」的人才。隨後,藉助全球和平與發展的大環境,快速崛起甚至甩開美國,同樣地,韓國也非常重視年輕人才培養,三星的李健熙為了做成晶元,長期在歐洲遊說「韓國籍」的人才回國效力,且創建早七點上班的制度,以確保員工在4點下班,從而有大塊的時間來學習。此外,韓國還是GDP和研發費用比最高的國家,也就是說,他們捨得投資未來,而非賺快錢。相比於中國的製造業,韓國、日本企業更重視「基礎科技」的開發,整個過程需要漫長地積累,投資回收期常常一眼望不到頭,但一旦成功,企業幾乎能建立起萬世不拔的基業,如日本的基礎材料、韓國的半導體。
顯然,這些都是中國缺乏的品質,我們經常把「搞科技」看做是一門生意,為了能快速賺錢,本來可以採用自動化的工藝,非要熙熙攘攘地招聘一些員工,既放棄自動化研發的進程,又耽誤年輕人的培養,久而久之,只能做一些利潤低且隨時會垮臺的企業。或許,中國最欠缺的,就是一顆踏實做技術的決心與恆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