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前海展示廳中的「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系統圖」。(本土研究社/FB)
【看中国2019年3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政府在一片反對民意下,力銷「明日大嶼」填海工程,並公布初步估算至少花費6000億港元建造。有民間智庫發現,港府一直以來沒有公布的細節,出現在了深圳前海展示廳中。
現「高鐵支線」 從深圳直貫東大嶼人工島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22日在接受商業電台節目訪問時,透露成員日前在深圳前海展示廳中,發現了一幅「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系統圖」。其中揭露,大陸當局早已「預見」填海工程,並將其命名為「東大嶼都會區」,未來高鐵也將會有一條「支線」,從深圳前海出發,穿過屯門、大嶼山,直接到達「東大嶼都會區」。
本土研究社指出,這條支線長度將與現存的深圳北至西九高鐵差不多,但這個巨型基建計劃從未從港府口中透露半點。智庫形容,香港政府其實很早就知道相關計劃,因為2016年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時,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現財政司司長)就曾向其介紹一個「從未向公眾披露的東大嶼人工島」模型,而面對港人,則只是在《香港2030+》畫出了一個很粗略的「六角形」。
智庫認為,事件反映香港的發展計劃已經以配合大陸為主導,因為「大陸方面沒有決定、所以對市民交不出明確答案」。此外,港府早前估算「明日大嶼」至少涉資6000億港元,但連同基建建設、加上若要建造高鐵,成本將超過1萬億港元,相當於香港全部庫房儲備(香港政府的庫房目前有約11000萬億港元儲備)。
以解決「土地問題」包裝的計劃?
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將「明日大嶼」列為「重點工作」,該計劃下,港府估計填海至少1700公頃,並聲稱建成的東大嶼人工島可以提供26至40萬的住屋單位,讓70至110萬人口居住,能夠解決香港的「土地問題」。
不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獨立管理顧問任憲邦在2016年撰文指出,根據統計處的估計,香港的人口將於2043年達到高峰的822萬,到2064年將回落至781萬,故此東大嶼都會在2040年代落成之時,香港的人口和住戶總數都在下跌,東大嶼人工島卻平白為香港新增可容納70萬人或26萬戶(平均每戶2.7人)的住屋供應,相當於浪費社會資源。意味著建造東大嶼人工島的目的或並非解決「土地問題」,而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事實上,港府進行填海的決定是在去年專責小組公布報告前宣布,當時被香港各界批評為繞過民意。雖然林鄭月娥聲稱,如此大規模的填海計劃與「其他智庫或機構的建議無關」,但港民發現,這個填海計劃十分「似曾相識」。那就是以前特首董建華為首的「團結香港基金」所提出的、填海2200公頃計劃。
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2200公頃填海計劃」。(圖片來源:基金會網站)
港府疑繞過民意 中資高調表態支持
《蘋果日報》早前指出,根據官方「認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冊」,只有「丙組海港工程公司」才可以競投價值超過港幣3億元工程,其中有至少13家中資、國企、中港聯營及港資企業。包括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及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以及早前涉及港鐵工程醜聞、以及有份負責高鐵工程的禮頓建築(亞洲)有限公司、俊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保華建築有限公司以及新福港(土木)有限公司。
不少這些公司的高層,都曾高調支持填海,部分更身兼「團結香港基金」成員,包括身兼全國政協及「團結香港基金」參事的其士(土木工程)有限公司非執董施榮懷,他也是香港本屆特首選舉的選委;以及「團結香港基金」委員會成員、保華建築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李焯芬等。
同時,中資企業高層例如中國建築獨立非執行董事何鍾泰,去年就曾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在《信報》撰文《我們需要「東大嶼都會」來發展香港》,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也是本屆特首選舉的選委之一。而同樣具有類似背景的人士,不再一一細數。
事實上,部分高層同時身兼香港特首選舉選委,或已經涉及潛在利益衝突。由於香港特首並不是由公民普選產生,而是由一個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投票產生,並規定其中需包含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因此外界一直質疑特首由北京內定產生,而特首為了「謝票」,需實行投票給自己的選委的「意願」。
不少有關企業的高層,都身兼香港特首選舉選委。圖為林鄭月娥。(Getty Images/Anthony Wallace)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