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宜吃過燙食物,否則食道的黏膜可能會被燙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大家越來越注重健康、注重養生。然而,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對身體的危害卻是非常大的,甚至會折壽。下面這些大家常做的事情,你以為是在養生,其實是在養病。
錯誤的養生方法
1、趁熱吃 吃出食道癌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覆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日常生活中,不要吃過燙食物,溫度都盡量控制在60℃以下。
2、天天喝粥 喝出營養失衡
有的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數講究藥膳的人,通過吃藥粥來保養身體。據觀察,長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動力較差。長期吃粥,人體得到的總熱量和營養物質,不夠體內消耗,導致營養失衡。
所以,經常吃粥和吃藥粥雖是養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體很虛弱,或是治病需要。
3、亂補維生素 吃出結石
很多人把維生素當作萬能品,每天吃幾片,覺得有益身體健康。如果身體不缺乏維生素,無論患何種病,服用維生素都是一種浪費,甚至會加重病情。
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不僅無效,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平時有人把維C泡騰片當作提高免疫力的藥品,但只有維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補充。一旦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導致尿路結石,加速動脈硬化。
4、亂補鈣 當心高鈣血症和腎結石
補鈣的觀念在我國可謂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覺得鈣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強壯,於是大把大把地吃鈣片。過量補鈣會影響到人體對鐵和鋅的吸收,還容易引起高鈣血症、腎結石等併發症。
其實,健康均衡的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鈣。好的鈣源包括牛奶、乳製品、豆製品、綠葉蔬菜等。
5、辟穀養生 毀了腸胃
不吃穀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稱能「清理腸胃」。辟穀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物質的吸收等受到影響,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會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6、每天8杯水 傷了腎
人每天對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但我們的三餐中,飯菜和湯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飲食下,每天只需要額外補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夠了,而且每一次喝水應少於300毫升。過量飲水會加重腎臟負擔,中毒又傷腎。
過量飲水還會導致血液中鈉含量過低而引發「低鈉血症」,出現昏睡、噁心、抽搐甚至昏迷。
7、五穀雜糧粉 吃出糖尿病
常吃五穀雜糧粉,讓血糖提升速度更快,對身體不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很多人覺得雜糧粉方便食用,好處又多,但其實吃多了會傷身。五穀雜糧最重要就是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磨成粉後膳食纖維反而被破壞了,只剩下澱粉和糖類。常吃五穀雜糧粉讓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對身體不利。吃多了,反而會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8、每天一兩萬步 毀了膝蓋
骨科專家指出:走路運動雖然有利於健康,但運動要掌握適當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損傷腿部!如果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兩萬步,不僅身體會吃不消,還可能造成關節、韌帶、骨骼的損傷,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運動最好循序漸進。
這樣養生不花一分錢
1、大笑:長壽的秘訣
每笑一聲,從臉部到腹部約有80塊肌肉參加體育運動。大笑100次,相當於騎15分鐘的自行車,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
2、晒太陽:補鈣
人體皮膚上含有大量的7-脫氫膽固醇,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轉化為維生素D3,然後被吸收入血,經肝和腎中羥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維生素D。活性維生素D可以在腸道、腎臟及骨等多個組織器官發揮作用,既可促進鈣、磷吸收,又能直接調整骨代謝,具有防治骨質疏鬆的作用。
3、晚上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血管機能,緩解疲勞,促進睡眠。
不過,有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糖尿病、嚴重心臟病的人不適合泡腳。
4、勤讀書: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歸根結底是大腦功能衰退,記憶能力喪失。
勤於讀書、用腦的人,大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張狀態,以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能延緩中樞神經老化,帶動血液循環,使全身各系統功能保持協調統一,防治老年痴呆的發生。
5、轉動眼球:保護眼睛
長時間看電腦、看手機,會讓我們的眼睛疲憊不堪。在工作間隙,可以閉上眼睛,採用上、下、左、右的順序巡迴轉動眼球。每個方向,眼球都應盡可能地達到極限處。
這種轉動眼球的方法,可以鍛鍊眼肌,使眼睛靈活自如,炯炯有神。適用於預防和控制近視、眼睛疲勞、眼睛乾澀,對眼肌麻痺的康復也有好處。
責任編輯: 蓮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