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回購已突破歷史年度最高記錄。(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7月13日訊】僅僅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回購已突破歷史年度最高記錄。其中不乏如美的集團拋出的40億驚人大手筆案例。我們一起來算筆賬,看看什麼才叫「有態度」,什麼才是真正的為股東創造價值。
2018年上半場的企業商業競爭賽事已經結束,中場休息之後,各個企業即將開啟本年度更加激烈的下半場的商業競爭。這場不見硝煙的戰事,看台上觀眾走了大半,因為資本市場表現實在太差。
基於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目的,超過300家上市公司,在融資渠道縮緊、全球內外環境最為不確定的2018年至今,拿出累計超過130億現金,在二級市場公開回購自有股份。
回購的意思是說,上市公司拿出公司資金,在市場上購買自己的股份。
一般主要有兩個用途:
第一,買回來作為股權激勵,發給高管和管理者,這一種出現的比較多,但是因為金額少,對於股東來說意義不大。
第二,買回來之後,把這部分股份註銷掉,這就好比一個披薩,本來切十塊,現在份數少了只切八塊,每塊的乳酪變多,價值增大。
上面說到,今年上市公司累計回購了130億。130億是個什麼概念呢?
我們粗略的來算筆賬:2017年,3100家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大約是1.6萬億,平均每家公司的經營現金流是5.3億。而今年半年以來,約300家公司回購了130億,這些「有態度」的公司平均每家拿出來了4300萬,約佔平均經營現金流的8%。
現金流是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家公司完全可以收入很高,利潤很多,但是如果賺的沒有花的多,或者賺來的只是合同而不是到賬的現金,那麼現金流就會很差。要知道,2017年上市公司整體的經營現金流同比2016年下降了25%,這意味著其實大多數公司的現金狀況在變差。在這個背景下,願意拿出8%的現金流來進行回購,不僅彰顯了公司本身的財務實力,也表明瞭回報股東的態度。
300家公司,130億,這個數字也已經刷新了中國資本市場創立以來的歷史記錄。上次的記錄保持者是2016年,當年市場遭遇熔斷,出現大幅波動,那年上市公司整體回購達到100億。顯然,今年才只進入中場時間,就已經打破了2016年的記錄。
在今年的方案當中,美的集團公告了其中最大的一筆公開回購方案。其中有個有意思的小插曲,美的集團原先公告以不超過每股50元的價格,在二級市場回購股份,上限為8000萬股。然而在公告公布的第二天早晨7點,美的集團再次發出一份更新公告,它把上限8000萬股,改為不少於8000萬股。這意味著只要美的集團的總市值不超過3300億,那麼理論上,只要它現金足夠,它可以持續不斷回購。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計算,這一家公司的回購方案,已經達到了2016年全年的40%的水平。
拋開這家公司個案不提,從另一個角度,也很值得進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在2018年以前,很多公司的市值和估值都遠遠低於今天。為什麼在更便宜的時候,廣大公司沒有啟動大規模的回購計畫,而是在市場波動和下跌的時候,都著急了?
上市公司拿著股東的錢,為股東投資,只有花1塊錢買到2塊錢,才叫為股東創造價值。給股東買東西,和買其他任何東西一樣,買同樣的東西,當然是成本越低越好。超出一定範圍的高價位的回購,也許能帶來短期的維持價格的效果,長期卻是有可能傷害股東價值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最後總結一下,這一輪上市公司的回購浪潮還在進行,並且已經席捲滬港深三地市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