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有消積化滯功用。(圖片來源:Fotolia)
南宋,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妃子不知生了何病,面黃肌瘦,瘦骨如柴,飯不食,茶不飲。皇帝甚是著急,御醫用了許多高貴藥材,病情如故,於是張榜告示招醫。
幾日不見人揭榜,終於有一天,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貴妃診脈後,開了個藥方:山楂加紅糖煎熬,每飯前吃5~10枚。並預測半個月後就會痊癒。
果然,半個月後,貴妃就康復了。
後來傳入民間,成了酸脆香甜的蘸糖山楂,也演變成了冰糖葫蘆在街上兜售。
山楂小籍
山楂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或灌木。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膽經,《本草經》列為上品。功能:健脾行氣、消食化積、散瘀化痰。
山楂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爾雅》書中就有登載,別名赤瓜、棠球子、山裡紅、胭脂紅、鼠楂,猴梨。營養豐富,含維他命C,居水果中第三位,僅次於大棗、獮猴桃;所含胡蘿蔔素僅次於杏子,居水果第二位;所含維他命B2、鈣,為水果第一位。
山楂有消積化滯功用,尤其是消油膩、肉食、積滯;藥用以能行氣止痛,用於瀉痢、腹痛、疝氣痛;又性溫能行氣血、去瘀、止痛、治瘀阻、胸腹痛,產後少腹痛、痛經。
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山楂、山藥等分,加白糖拌勻,隔水蒸熟,再壓成糕餅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每餐飯後,嚼食鮮山楂2~3枚。
煮老母雞、硬肉:加山楂數顆,易爛。
產後惡露不盡、少腹痛:山楂肉1兩煎汁,加白糖服,再加少量童便更佳。
月經遲來因血瘀:山楂1兩煎湯,加紅糖服。
頑固呃逆:生山楂榨汁,每次口服15毫升,1日3次,連服3天。
食滯不化、高血脂:山楂加麥芽。
頭身瘡癢:山楂煮汁,淋洗。
早期肝硬化:鮮山楂2兩、穀芽1兩,煎湯加糖,服1~2個月。
腎盂腎炎:生山楂3兩,煎沸20分,連煮3次,每次喝500毫升。
聲帶息肉::山楂1兩煎2次,取汁1,500c.c.,涼後,小口小口慢慢吞服。
小叮嚀
多食耗氣,令人嘈煩易飢,反伐脾胃生發之氣。氣虛便溏、脾虛不食、脾胃虛弱、羸弱、虛病者,慎服。服人參時,勿同時食用山楂,會解人參補性。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