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遠超合理比值。(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15年06月14日訊】中國普通百姓買房難,並且只有越來越難。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表2014年中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數據,揭示哪個城市買房更難些。數據表明,2014年儘管居民收入在增長,但是買房的難度也在增加。
越大的城市買房壓力越大,深圳購房難度在中國城市之首。平均而言,到2014年末,深圳家庭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耗費一個家庭21.7年的收入。而在長沙,需要5.7年。
這項名為《35城買房難度大比拚》的報告顯示,中國大中城市中,廣州的買房難度排名位列第七,房價收入比低於福州、廈門和太原。深圳居首位,北京和上海緊隨其後。
這項報告是根據「房價收入比」來測算的,就是用「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的銷售價格(平均水平)」除以「一個居民家庭一年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得到的數值顯示,深圳的房價收入比達到21.7,廣州為12左右,也就是說,廣州的一個居民家庭不吃不喝12年可以買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
房價收入比是指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用作衡量房價是否處於居民收入能夠支撐的合理水平。易居的報告只統計一手房,不包括二手房。
這個數字可簡單理解為,一個城市的一個處於平均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不吃不喝幾年可以買一套該城市平均水平的100平米房子。如果剔除保障房,需要的時間還會不同程度的延長。
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取值範圍為4-6,若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高於這一範圍,則認為其房價偏高,房地產可能存在泡沫,高出越多,則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泡沫也就越大。
報告中統計的35個城市的居民普遍都難以負擔購房開支,這35個大中城市裡,有26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在7以上,即遠超4-6的合理比值。
在2014年,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在剔除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後,2013年中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均值為10.2,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福州4個城市遙遙領先,北京高達19.1位居榜首。
中國房地產市場在2014年呈現出了比預期更猛烈的下行勢頭,在2015年仍未有起色。鑒於房地產行業對中國GDP的直接和間接貢獻達到近四分之一,因此房地產的走勢更引人關注。
「政府一救市,全國房價齊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持續近一年的多輪救市,成就了深圳樓市的暴漲和部分熱點城市的回暖,卻不能挽救眾多三四線城市樓市的衰落。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市場差距越明顯,樓市低迷的地方救市政策出臺就會越頻繁。近期各地紛紛調整公積金額度,主要原因仍是為了救市,但從庫存、人口流入等因素看,刺激政策對一二線城市影響相對較大,而三四線城市樓市整體降溫的趨勢依然難以改變。
據《華夏時報》6月13日報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由於一線城市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出現高度分化,這種趨勢已引起中央相關部門的重視,預計未來對地方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手段還會有所改變,對於過熱區域,不排除再次出現政府介入干預的可能。
前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認為,三四線城市的問題可能不在樓市本身,而出在人口遷移上。在他看來,在城鎮化進程中,產業必須與城鎮化並行,如果沒有產業支撐、人口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會導致一些地區成為空城,另一些地區住房又可能供不應求,出現錯位。
供地量與庫存量偏大、庫存去化週期在20個月以上的城市則仍然面臨去庫存的壓力,比如西安、青島、天津、瀋陽、呼和浩特等二線城市,以及大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則難以上漲,甚至可能仍然要堅持「以價換量」去庫存。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