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6月11日訊】(編輯按語:近日,中歐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先生就目前中國的經濟狀況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以下是許小年教授就目前大家所關注的中國證券市場的牛市行情所發表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發股票可以創造財富嗎?這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問題。
在增速放慢的情況下,本屆政府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也就是「新常態」。「新常態」是什麼,各個方面的解釋不一樣。我個人理解的「新常態」有三點:第一、我們不再以過高GDP的增長作為政府工作的目標。第二、我們不再用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維持過高的GDP增長。第三、要依靠改革和創新來創造新的紅利,來維持經濟增長。
我認為這三點毫無疑問都是正確的。問題在什麼地方?新常態下舊思維在回潮。當經濟數字不斷低於我們的預期的時候,舊思維又回來了。這個舊思維回來體現在什麼方面,大家都可以看到,好像銀根正在放鬆,似乎政府又在花錢投資,又在拉這個內需那個外需。過去十幾年間舊常態下的慣常做法又回來了。這樣的做法在過去沒有解決問題,在今後依然無法解決問題。
發鈔票不能保增長,發股票就能保增長嗎?大家現在都處於一種亢奮狀態,你跟他談什麼都沒用,因為他一天到晚想著的都是今天股票又漲了多少。在這種皆大歡喜的全民盛筵中,根本性的問題被喧囂的泡沫掩蓋了。也許到泡沫破滅之後,我們才會去談創新,現在大家都沒有心思。
發股票能保增長嗎?這就是我們要問的問題。股市當中融到的資金是否進入到企業了呢?股票的繁榮是否降低了融資成本?這些經濟學的根本問題沒有人問,也沒有人思考。等到破滅的時候我們再來談國家的轉型、企業的轉型。但是很遺憾的是,有可能那個時候對很多企業來說已經來不及了。
我不反對各位去炒股票,但是同時要思考企業如何轉型。股票市場的繁榮,說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中歐教給大家的是什麼?不會教市場上流行的那些胡說八道,我們都知道,股本資金的成本遠遠高於債務資金的成本。我只挑出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極其荒謬的說法來說明一下這個說法的有害性。
一個說法是說我們用股市融資,有效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因為很多企業拿不到銀行貸款,或者說貸款利率非常高,因此就上了股市。但是我們都知道,最基本的公司財務的原理是什麼?是股本資金的成本顯著高於債務資金成本。現在怎麼搞成股市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呢?
股市上圈的錢成本更高,成本要遠遠高於銀行的成本。之所以很多企業感覺股市上資金成本低,是因為我們的股民不懂投資,就衝進了股票市場。在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融資成本,要比債務資金的融資成本高7-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你在銀行可以拿5%-6%成本的貸款,你在股市上融資,股民要求12%-13%,否則股民不干,簡單來說,因為股民承擔了比債權購買者更高的風險。這是最基本的常識,而現在我們就是違反了這樣的基本常識。
有人說,教授你學的是西方經濟學,我們中國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不一樣。如果說我們把它作為科學的話,難道科學還分東西方嗎?你這樣做的結果,是把資金成本的概念完全顛倒了,你以為從股民那裡圈錢可以是零成本,不用給股民回報,那麼這個股市將來的成本是誰來承擔的?當然是股民。表現形式是什麼?表現形式是當股價跌下來的時候,股民損失慘重。企業已經圈到了錢,但是股民將是損失慘重。這樣一個格局,參與泡沫的人、製造泡沫的人可以不考慮,但是作為一個嚴肅的經濟學家不得不考慮,我們將來怎麼收場?
財富不是這樣創造的。人類歷史上的200年間,財富創造不是靠股票市場的泡沫創造的。中央銀行發鈔票,一分錢財富都創造不出來;在股市上印股票,也一分錢財富都創造不出來。那麼財富到底怎麼創造出來的?我們個人、企業、政府要問一下自己,這是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問題。
(許小年: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現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專門培養國際化管理人才的非營利性高等學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