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魯比尼提到中國會在2013年硬著陸,國內「專家教授」一片口誅筆伐,指責魯比尼不應該憑著短短几個星期走馬觀花的中國行程,就隨便下這麼輕易的結論。然後8月17號,魯比尼在自己的網站上(www.roubini.com) 詳細給出了自己做2013-14中國經濟會硬著陸的分析和理由。奇怪的是國內媒體似乎這次卻集體失聲了,未見有隻言片語的報導。本人嘗試著對這篇文章進行了翻譯,發在論壇裡,本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態度,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引起討論和關注。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後續篇,詳細預測了三種硬著陸的可能性和發生路徑。看關注程度我會進一步選擇要不要直接發上來,還是翻譯後在發上來。
本人閱後的觀點是,魯大師還是挺瞭解中國國情的,他的主要觀點,經濟論壇上似乎早在06,07年就有許多相關的帖子,論述過這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預測大趨勢下的轉折點是困難的,準確預測了08年次貸危機的末日博士,面對有著「特殊國情」的超級經濟體中國,不知道這次勝算又有幾分。
PS:第一次嘗試翻譯專業經濟文章,肯定會有專業性詞彙語句翻譯錯誤的地方,有妨礙閱讀理解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下面是我翻譯的全文
中國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正面對著在2013年以後越來越高的硬著陸的風險
魯比尼
通過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公共投資,中國一直能夠保持相對於近期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的GDP高增長。然而,這些眼前的短期收益可能會經濟的長期發展帶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在這篇文章中,經濟學家努裡爾魯比尼分析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的組成。鑒於強大的即得利益,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向靠國內消費來驅動經濟增長的轉型挑戰將是艱鉅的!
本文介紹在2011年夏天,緊隨我在春天的兩個行程之後,我的中國之行最新發現的結果。在這裡,我更新和擴大我前面的分析,2013年後中國經濟會面臨的硬著陸的風險.
過度投資,目前已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50%,創造了一個潛在的債務問題和大規模的產能過剩,這兩者最終會拖慢經濟增長,並可能導致經濟硬著陸(即經濟增長大幅放緩至5%或更低)。為了避免2013-14年度的硬著陸,中國需要朝著更加平衡的,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努力。中國在投資泡沫破滅前能夠顯著提高消費對增長的貢獻,對此我們表示悲觀,因為儲蓄率很高和消費率偏低的原因是結構性的,這需要政治上的幾十年的痛苦艱難的改革來改變。
中國出口導向型、高儲蓄增長模式的消亡
雖然在短期內中國經濟因為超潛力的過熱增長,從而面對越燒越旺的通貨膨脹的火焰,不過中國經濟將在2012-13年開始面對的最大問題將是由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增加而導致的過度投資。目前,固定資產投資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50%。
中國傳統的增長模式是以出口為主導的工業化,一個弱勢貨幣,大量的淨出口和對GDP貢獻比較高的固定資產投資;高的企業和家庭的儲蓄率;和佔GDP比例非常低的消費。由於消費佔GDP的比重在20世紀80年代的52.0%下降到2010年的33.8%,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淨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到2008年為止,經濟增長率越來越表現為淨出口佔GDP的比重急劇上升的產物: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0到2007年的高峰期的9%。
當全球經濟衰退引起淨出口從2008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7%下降到2009年的4.3%,中國的反應不是通過提高那個在2008-09年只佔國內生產總值35%的消費,而進一步增加國內投資總額,僅在2009年就從佔GDP的份額的44.0%上升到47.5%。因此,淨出口在2009年的崩潰也不會導致嚴重的那些發生在日本,德國,亞洲新興市場和其他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衰退,僅僅是因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超出其佔GDP的已經過高的比重。消費量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2010年只有33.8%,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進一步在2010-11年度的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50%,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商業和住宅房地產投資和國有銀行給國有企業的廉價貸款。這些國有企業被告知產生更多,僱用更多的增加產能,儘管現有的產能過剩(鋼鐵,水泥,鋁,汽車等)。
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有能力去消化佔國內生產總值的近50%的投資,並再投資於新的資本投資,而最終不面臨著大規模的產能過剩,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NPL)和公共債務激增的問題.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一個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50%水平,顯然是不可持續的,最終最有可能的結果是2013年後中國經濟硬著陸.硬著陸,我們是指這樣一種情況:中國經濟將在一段時間以比在過去30年經歷過的增長速度低得多的水平增長。一個5%或以下的增長速度將作為一個硬著陸的標準,中國需要的8%左右的增長速度,以保持其社會和政治穩定。我們在RGE研究分析師亞當沃爾夫的文章中,將更詳細地考慮並談論這種硬著陸各種可能情形。
激增的不良貸款和不斷膨脹的公共債務
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問題是隱性的, 變化的, 作為不良貸款本身正在不斷被粉飾重新包裝即使相關貸款不良。基礎設施項目的超過三分之一是零現金回報率的,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基礎設施項目會產生呆壞賬。唯一的問題是當這些項目的破產的時候, 明裡暗裡支持這些為這些項目投資的特殊目的公司(譯者注: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 ,縮寫SPV)的國有銀行的公共部門,中央或省級政府, 誰會為爛賬買單。如果省政府沒有明確支持這些特殊目的公司,國有銀行將倒閉。相反,如果省級政府支持這些特殊目的公司,損失將顯示為省級債務; 如果省級政府不能承受的額外負擔的債務,那麼中央政府將提供支持。無論如何,一些公共部門的代理公司將看到它們的債務激增。最近由一些學者,包括REG分析師認為,中國的公共債務比中央政府的官方所宣稱的國內生產總值的17%高得多。2010年算上省級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和鐵道部,以及從過去十年的銀行救助中產生的債務,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77%,並且還在上升中.
過渡投資下的繁榮: 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工業和製造業產能
佔現在國內生產總值的近50%的過渡投資導致了大規模的產能過剩,最終將減慢經濟增長,並可能導致經濟硬著陸。中國充斥著實物,基礎設施和資本的過度投資. 中國的人均GDP水平的基礎設施是過量的:空空如也的新機場,讓計畫中將要建造的45個機場顯的多餘的閃閃發光的子彈頭火車, 不知通向何方的高速公路,大量的豪華的政府辦公樓和鬼城。過多的商業和高檔住宅的投資和過量的資本支出更是屢見不鮮。中國有近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產能, 國家用保持全新的鋁冶煉廠關閉的方法來防止全球價格暴跌。同時,汽車的產能已經超過汽車的消費的市場需要, 儘管汽車的銷售額一直在增長。
中國最終將消化掉所有這些基礎設施,以支持其城市化和工業化的論點沒有意義。基礎設施的需求依賴於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和勞動生產率,而不是更多的基礎設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對於一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剛超過8000美元的國家, 人均擁有甚至基於購買力平價(PPP)基礎上比那些人均收入高出中國4至6倍發達經濟體更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是沒有意義的. 中國的基礎設施是貶值資產,貶值的速度可能和它所建造的速度一樣迅速. 因此,就眼下來說,建造一個再過10-20年也不會得到充分利用的東西是沒有意思的,特別是在此期間這些投資資金的債務將到期。基礎設施項目的兩次甚至三次的重複也不合邏輯:中國必須決定是否需要新的10000高速列車軌道,10000公里新的高速公路或新加45個新機場在剛剛建成和半空的50個機場的基礎上。
雖然在短期內的投資熱潮將導致資源密集型的增長,過熱和通貨膨脹,隨著時間的推移,產能過剩將導致嚴重的從製造業和房地產業開始的通縮壓力。
未完待續 下一章 歷史的經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末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