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代最神奇的寵物 具有特異功能的鸚鵡(圖)

 2011-06-05 21: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唐代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邊塞軍人和文人騷客最喜歡養的寵物是鸚鵡,這種鳥從宮內到宮外,從內地到邊關,足跡踏遍政治、外交、軍事、文化、醫療等領域,人們能辦到的事它辦到了,人們辦不到的事它也辦到了,它在國家事務管理中發揮了其他大鳥和飛禽走獸無可替代的作用。

武則天喜歡鸚鵡是出了名的,但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因為鸚鵡的鵡與武則天的武諧音,武為國之姓,鵡在武則天眼裡當然是國之鳥。鸚鵡給大唐政壇帶來的最大衝擊,應該是敦促武則天實現權力的順利交接。武則天過足了皇帝癮後,還想傳位武氏,永續武周,這讓鸚鵡相當不高興。當初,一隻鸚鵡發現武則天有此野心,就曾英勇獻身,予以提醒,在武則天調習貓與鸚鵡同器食時,因貓太餓,以身殉職(《朝野僉載》)。這次貓吃鸚鵡事件雖然讓武則天感到了武家王朝不會持久的不祥恐懼,但她仍沒有泯滅永霸帝業的野心。

鸚鵡很無奈,不得不託夢於則天。據《狄梁公祠碑》載:「則天有疾,公入問。則天曰:‘我夢鸚鵡折雙翅者何?’對曰:‘武者,陛下之姓,相王、廬隴王則陛下之羽翼也,是可折乎!’則天一旦感悟,密詔廬陵王矯衣而入」。這一次,武則天因為夢見鸚鵡折翅哀啼,這才生出慈母之心,把兒子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由於鸚鵡力挽狂瀾,李家的後代順利接任了國家權力,避免了一次重大政治事件的發生。另從史料中得知,武則天還位李家實際是她的面首張易之、張宗昌極力勸說所為。但很多人寧願相信是鸚鵡,因為二張在人們的眼裡,似乎不是什麼好鳥。

封建時代,權威很重要,維護皇帝的絕對權威是天大的事情,不但人要做,鳥也一樣,這樣才能讓人們相信「伏見天恩」,而能勝任此項重任的鳥兒,唯有鸚鵡。玄宗和貴妃兩口子養的鸚鵡最善解天意,它們一隻叫「雪衣女」,另一隻叫五色鸚鵡,它們在關鍵時候給足了玄宗面子。《明皇雜錄》記載:開玄中,宮中有一白鸚鵡,外號「雪衣女」。玄宗每次與貴妃及諸王博戲時,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娘」救局,很快「雪衣女」就會飛過來,入局狂舞,亂其行列;有時憤怒的鸚鵡則是狠啄嬪御及諸王的手,使不能爭道。玄宗在宮內的賭局中可謂是百戰百勝,從不失手。而《唐書》中記載的玄宗養的五色鸚鵡更通人性,每次玄宗讓左右陪同官員試著牽動御衣時,鸚鵡就會「瞋目叱吒」。因為鸚鵡認為,這樣的舉動實為大不敬。不過,從這兩隻鸚鵡身上,似乎讓人看到了高力士之流的影子,有時甚至會讓人滋生人不如鳥的異樣感覺。

作為和平的象徵,鸚鵡在大唐的外交領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鸚鵡是當時國際上共認的尊貴之鳥,大唐與周邊國家的和平友好往來,有不少是鸚鵡為之牽線搭橋,其中最常見的外交活動就是互贈鸚鵡,把鸚鵡稱之為當時的和平使者,一點也不為過。《唐書》中有陀洹國等國國王遣使獻鸚鵡的記錄,也有玄宗「賜(新羅王)興光白鸚鵡雌雄各一」之類的故事,這些贈與活動對加強國與國之間的彼此互信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時期的一次「鸚鵡外交」更是突顯了大唐以人為本、和平相處的外交態度。據《資治通鑒》記載:丁巳,林邑獻五色鸚鵡,丁卯,新羅獻美女二人;魏徵以為不宜受。上喜曰:「林邑鸚鵡猶能自言苦寒,思歸其國,況二女遠別親戚乎!」並鸚鵡,各付使者而歸之。唐太宗這種以外國鸚鵡為鏡子關心外國美女的行為,不但展現了唐朝帝國的大國風度,也的確對當時周邊國家特別是一些小國弱國起了到很大的安撫作用。

古今許多人也許很鄙視「鸚鵡學舌」,但唐朝的鸚鵡就是通過學說話來打擊犯罪、維護穩定的,特別是在一些疑難案件的偵破過程中,鸚鵡成了抓捕罪犯、懲治壞人有力助手。張說《綠衣使者傳》就記載了這樣一起典型案例。當時,長安城中有個富豪叫楊崇義,他的老婆劉氏有國色,與鄰居李弇私通,情甚於夫,同謀而害之,埋於枯井中。僕妾並無所覺,惟有鸚鵡在堂前架上看在眼裡,記在心裏。案發後,劉氏令童僕四散找人,假裝尋夫,後向官府報案,稱其夫為人所害。府縣官吏日夜捕賊,拷捶嫌疑人百數人,無果而終。後來縣官再到楊家勘察,架上的鸚鵡說話了:「殺家主者,劉氏、李弇也。」結果,案情大白於天下,劉氏和李弇逮捕入獄後,對所犯通姦罪供認不諱。唐玄宗聽說了這件事嘆訝久之,劉氏、李弇依刑處死,封鸚鵡為「綠衣使者」,並收於後宮餵養。在這起嚴重的刑事案件偵破過程中,鸚鵡及時提供犯罪線索,避免了劉氏、李弇逍遙法外。這個案件的破獲,鸚鵡可是立了頭功的。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關的景色是壯觀的,但壯觀的景色卻難掩將士思親情,戍邊人最怕的,就是得不到親人和朋友的音信,這種心理的寂寞有時足以損失戰鬥力。鸚鵡能不能在唐朝的軍事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這要從唐代詩詞中尋找答案。唐代的邊塞詩人岑參曾作詩一首:「西去輪臺萬里余。也知音信日應疏。隴山鸚鵡能言語,為報家人數寄書。」從這首詩的後兩句我們可以得知,唐代的鸚鵡在軍事領域具有信使的作用,戍邊的軍人如果有什麼心裏話想對家人說,可以先讓鸚鵡學學舌,然後飛回老家,捎個口信。這種辦法既迅速又省錢,堪稱一絕。李白在《寄遠十二首》詩中則透露了鸚鵡在通信中的另一種方法:「魯縞如玉霜,筆題月支書;寄書白鸚鵡,西海慰離居。行數雖不多,字字確委曲;天末如見之,開緘淚相續;淚盡恨轉深,千里同此心;相思千萬里,一書直千斤。」這首詩說明,鸚鵡有時就是實實在在的信使,人們把寫給親人或朋友的信件直接繫在鸚鵡腿上,遠飛邊關,送去親筆,讓親人和朋友感受遠方的愛。而這種愛很多時候是戰勝敵人的致勝法寶,是看不見的部隊戰鬥力。

在唐代的醫學領域,鸚鵡有時甚至參與了神醫與庸醫鑑定工作,這為保護病人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有一次,名醫孫思邈入宮為長孫皇后看病,因男女受授不親,所以他只能在房外懸絲診脈。太監有意測試孫思邈的醫療技術,就把絲線拴在鸚鵡腿上,結果孫思邈一把就感覺不是皇后的,太監不得不將絲線重新拴在皇后的手腕上。孫思邈通過懸絲診脈,診出皇后是滯產,開了一劑活血理氣藥,皇后服後順產生下皇子。這次重大醫療任務如果不是鸚鵡的積極參與,會出什麼事兒,誰也說不清。

鸚鵡對唐代文化的影響則是顯現於詩人的創作。在唐朝詩作中,以鸚鵡為題的詩歌相當流行,其篇目不勝枚舉,數不勝數,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壇大腕、男女才子都不惜墨汁地創作鸚鵡詩,其中不乏流傳後世的佳句,這對豐富創作內容、開拓創作視野、抒發各種情感、活躍文壇氣氛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歸根結底,唐代詩人的靈感來自於鸚鵡在唐代的普遍受寵和在各個領域所發揮的獨特作用,用這現在的話說,這隻小小鳥實在不尋常,它的參政能力太強了。不過,史料中有些關於鸚鵡的記載是不靠譜的,它是人們托物言志、表達情感的一種傳聞,這需要在讀史中認真鑒別之。

来源:休閑讀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