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化講堂】唯動能靜

 2011-06-04 23: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達人秀上再見伊能靜,果然伊人長得美,名字更美。「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中國最古老的情詩《蒹葭》中,彼岸的伊人以其唯美的靜態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永恆的維納斯。即使在千載之下,依然伴隨著鄧麗君那深情款款卻又惆悵無限的歌聲感動了無數少男少女的心,其中就包括當年的一個我。

然而曲猶在耳,伊人已逝。在當今與時俱進的娛樂圈內,能靜可真不容易啊!眼見左右如許俊男倩女,片片桃花盛開,一不留神,自家身子早化作那朵出牆的紅杏,迎風招展去也。

在當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有「海龜」文化名人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靜態的文化,可見有名的名未必是明白的明。在儒家掌握文化主導權的宋、明以下,這麼說還可以。若冠之以漢、唐,未免貽笑大方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在漢唐更多的表現為「天行健」的動態,而在宋明更多的表現為「地勢坤」的靜態。天動為陽;地靜為陰。動靜相生,陰陽和合便是一個完整的太極,道家名之曰「道」。因此中國的傳統文化始終是太極文化,是「道」的文化,是動靜相生的文化。唯動能靜,唯靜能動。

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雖然一生追求的是仁的境界,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然而愛好登臨泰山的孔子不也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嗎?孔子並不排斥樂水好動的智者,而是把他們與仁者擺放在一個相同的高度來尊敬的。只是後世的儒教學者越來越教條,越來越僵化,被他們所主導的中國文化也就漸漸的失去了流動性,成為一潭死水了,當然這也正對當今「河蟹」的胃口。

從物理的視角來看,物質如山,能量如水。再微小的物質,在顯微鏡下放大到一定的倍數都是山,它是固定的。而能量如水,它是流動的,在宇宙中無所不在的。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他之所以把智者放在仁者之前,把水放在山之前,不僅僅是後人以為的謙虛,而是老子、莊子那般的智者高於孔子自己這樣的仁者。從物理的角度說,能量的存在要高於物質的存在。

我在《愛因斯坦證明「色即是空」》一文中說過,佛教經書中所說的「色」 即是物理中的物質存在,而「空」則是物理中的能量存在。愛因斯坦那個著名的質能方程式證明了物質是能量的某種特別的存在形式,因此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無論是佛家、道家還是奇門功法,修煉的本質都是由色入空,即由物質境界升華到能量境界的過程。所以你看密宗裡有虹化,功成圓滿的高僧,他的物質身體化作一片虹光,從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中解脫了,進入了更高的能量境界。這不就是過去古人常說的「不在五行中,走出三界外」嗎?

從個體的角度來看,物質是靜態的,能量是動態的。然而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恰恰相反,物質世界的一切緣起緣滅,如夢幻泡影一般變化無常,連石頭都會風化、解體,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與變化之中。而無邊無際的能量之海卻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的,那才是永恆的存在。

我們人的眼睛看天上的月亮是不動的,靜態的,可是實際上月亮是運動的,而且速度很快,比地上所有的F1方程式賽車都要快。月亮繞地球一圈,就是一天。我們看地上的汽車跑得飛快,可是有哪一輛汽車能夠在 24小時內環繞地球一圈呢?人覺得汽車在地上開得飛快,可是在天上看,在月亮上看,你這個汽車幾乎就等於沒動一樣。人所認為的動與靜往往是錯的。

科學家認為光速是最快的,你再怎麼動都不會超過光速。可是如果動態達到,或者超過光速,那會如何呢?愛因斯坦認為一旦超越了光速,時間就會倒流。而我推測這個物質世界的任何東西一旦超越了光速,那就不再是物質的存在,而是能量的存在,在寂靜中永恆的存在了。或許那就是彼岸,也就是佛陀所說的涅槃吧。

唯動能靜,唯靜能動。

點擊與作者交流

来源:看中國論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