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世界發達經濟體仍受到金融危機的困擾,全球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賴於新興市場的走勢。中國和其他增長迅速的發展中國家需求不斷增加,機械設備出口商、能源供應商和原材料加工商都開始不約而同地轉向它們。
但近來中國的官員們發出警告,經濟增長將會放緩。2月末,溫家寶總理宣布,中國未來5年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7%。這意味著截止到2010年的5年中,11%的經濟增長率會就此出現大幅減速。
我們應該認真思考這個7%的目標嗎?畢竟,過去5年中,中國此前提出的平均增長目標是7.5%,而當中國經濟增長率超過目標時,中國並未表現出要控制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反,在2008年全球需求疲軟之時,中國還激進地擴大了銀行信貸。而且他們也並不情願通過讓人民幣升值的辦法,來抑製出口的增長。
誠然,現在難以對中國過去的政策表示不滿。中國經濟的增長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2008年後,中國的政策使得自己避免了陷入到全球蕭條的陣營中。而中國的做法也讓人感到一絲振奮,他們實際所做的舉措要比口頭上給的承諾多。
所以,中國領導人會不會又一次低估了他們經濟增長的潛能?或者也許他們預測說經濟增長會放緩,只不過是一種手段,為的是抵禦其他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但有理由相信,現在跟以往不同,這次中國官員很確定地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會放緩。
中國已經能夠通過將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移到製造業,來促使經濟快速增長。他們的投資率格外高,佔GDP的比重接近45%。另外,他們也通過被低估的匯率來刺激出口部門的需求。
但是,為了應對國外和國內的壓力,中國必須要調整經濟結構,經濟發展要較少依賴於製造業和出口部門,而更多依賴於服務業和國內消費。在未來某個時刻,中國工人將開始要求提高工資,縮短一週工作時間。更多的消費意味著更少的投資。而所有這些都暗示經濟增長會放緩。
中國政府當然深知這些改變的即將到來。實際上,他們在最新的「五年計畫」中已經提到了這些。
所以,現在要討論的,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放緩,而是什麼時候開始放緩。在韓國大學KwanhoShin和我近期的研究中,我們研究了人均收入不低於10000美元的國家,所經歷的39個經濟顯著下滑並長久持續的時期。我們發現,當這些快速增長的國家人均收入超過16500美元後(以2005年美國物價水平來測算),其經濟就會出現下滑。那麼,如果中國繼續按照年經濟增長率為10%的速度發展,僅3年後,也就是2014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就會達到16500美元這一臨界點。
當然,不存在什麼經濟增長放緩的鐵律。並不是所有快速發展的國家當人均收入超過這一水平後,經濟增長就會出現下滑。而出現放緩的國家,都是那些老年人口佔勞動力人口比例很高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這一跡象越來越明顯,原因是中國平均壽命的提高以及上世紀70年代實施的計畫生育政策。
而在製造業部門的就業人數超過總就業人數的20%的國家,經濟放緩的可能性也更大,因為這一情況意味著,需要將工人轉移到生產力提高速度較慢的服務業。現在中國的形勢就是如此,反映出過去中國製造業成功的擴張。
更值得注意的是,貨幣被低估的國家,經濟放緩會出現得更早。原因之一是那些依賴於匯率低估而促使經濟增長的國家,將更容易受到外部的衝擊。此外,匯率低估在一國發展的早期階段,可以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機制,但當該國將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製造業上,隨後時期則這一機制的刺激作用會逐步變小,而經濟增長也開始更加往創新型發展。
而一直讓匯率低估,會促使與出口相關的製造業部門產生失衡和過度生產的結果,就像韓國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情況,以這種方式發展經濟更有可能最終導致經濟的放緩。
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中國經濟出現顯著下滑的時刻即將到來。現在的問題是,到底全球是否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那些跟隨中國發展腳步的國家是否能夠「挺身而出」,為世界提供與中國相同的、我們依賴很深的那種經濟發展動力。
(作者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加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