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加大教授:中国经济即将出现显著下滑

 2011-04-06 12: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由于世界发达经济体仍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全球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新兴市场的走势。中国和其他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需求不断增加,机械设备出口商、能源供应商和原材料加工商都开始不约而同地转向它们。

但近来中国的官员们发出警告,经济增长将会放缓。2月末,温家宝总理宣布,中国未来5年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这意味着截止到2010年的5年中,11%的经济增长率会就此出现大幅减速。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个7%的目标吗?毕竟,过去5年中,中国此前提出的平均增长目标是7.5%,而当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目标时,中国并未表现出要控制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反,在2008年全球需求疲软之时,中国还激进地扩大了银行信贷。而且他们也并不情愿通过让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抑制出口的增长。

诚然,现在难以对中国过去的政策表示不满。中国经济的增长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2008年后,中国的政策使得自己避免了陷入到全球萧条的阵营中。而中国的做法也让人感到一丝振奋,他们实际所做的举措要比口头上给的承诺多。

所以,中国领导人会不会又一次低估了他们经济增长的潜能?或者也许他们预测说经济增长会放缓,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为的是抵御其他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有理由相信,现在跟以往不同,这次中国官员很确定地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会放缓。

中国已经能够通过将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制造业,来促使经济快速增长。他们的投资率格外高,占GDP的比重接近45%。另外,他们也通过被低估的汇率来刺激出口部门的需求。

但是,为了应对国外和国内的压力,中国必须要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要较少依赖于制造业和出口部门,而更多依赖于服务业和国内消费。在未来某个时刻,中国工人将开始要求提高工资,缩短一周工作时间。更多的消费意味着更少的投资。而所有这些都暗示经济增长会放缓。

中国政府当然深知这些改变的即将到来。实际上,他们在最新的“五年计划”中已经提到了这些。

所以,现在要讨论的,不是中国经济会不会放缓,而是什么时候开始放缓。在韩国大学KwanhoShin和我近期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了人均收入不低于10000美元的国家,所经历的39个经济显著下滑并长久持续的时期。我们发现,当这些快速增长的国家人均收入超过16500美元后(以2005年美国物价水平来测算),其经济就会出现下滑。那么,如果中国继续按照年经济增长率为10%的速度发展,仅3年后,也就是2014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就会达到16500美元这一临界点。

当然,不存在什么经济增长放缓的铁律。并不是所有快速发展的国家当人均收入超过这一水平后,经济增长就会出现下滑。而出现放缓的国家,都是那些老年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比例很高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这一迹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中国平均寿命的提高以及上世纪7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

而在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人数超过总就业人数的20%的国家,经济放缓的可能性也更大,因为这一情况意味着,需要将工人转移到生产力提高速度较慢的服务业。现在中国的形势就是如此,反映出过去中国制造业成功的扩张。

更值得注意的是,货币被低估的国家,经济放缓会出现得更早。原因之一是那些依赖于汇率低估而促使经济增长的国家,将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此外,汇率低估在一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可以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机制,但当该国将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制造业上,随后时期则这一机制的刺激作用会逐步变小,而经济增长也开始更加往创新型发展。

而一直让汇率低估,会促使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部门产生失衡和过度生产的结果,就像韩国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情况,以这种方式发展经济更有可能最终导致经济的放缓。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中国经济出现显著下滑的时刻即将到来。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全球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那些跟随中国发展脚步的国家是否能够“挺身而出”,为世界提供与中国相同的、我们依赖很深的那种经济发展动力。

(作者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